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移风易俗 详情

马拉松热,跑出速度更要跑出文明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蒋若晴
  • 作者:杨钰莹
  • 2025-04-17 07:47:35


春风得意“马”蹄疾。近年来,马拉松热席卷全国,掀起全民健康的阵阵热潮。《2024年中国路跑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各项赛事总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00万人次。

亮眼数据彰显出人们对马拉松这种群体性体育健身活动的热衷。然而,自带“热搜”体质的马拉松,却屡屡被爆出不文明现象。今年3月,苏州马拉松赛场被爆出几位男子堂而皇之地随地小便。前两天,武汉马拉松又有一名女选手被爆出“套牌蹭跑”。不报名、不缴费,仅凭一张高仿号码布就享受全套赛事服务。乱象频发,引发网友对主办方和赛事组织专业性的吐槽,甚至“上升”到地方形象层面,无疑给马拉松赛事的良好发展势头蒙上阴影。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筹备的比赛,不应让个别人的不文明行为“坏了一锅汤”。

如何遏制不文明现象?对主办方而言,优化赛事组织、提升管理水平迫在眉睫。要完善前期报名审核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套牌、冒名等作弊行为,从源头上堵住漏洞;还要加大文明行为宣传力度,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推送文明参赛指南,制作文明参赛短视频,配以富有“网感”的图文画面,在选手报名成功后的确认短信、邮件中附上链接,引导选手点击观看。比如前些天在江西婺源举办的全国“村跑”活动,主办方在赛前便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制作文明参赛倡议书,跑道途中也设置有文明参赛的相关提示,选手们对乡村环境爱护有加,几乎未出现不文明行为,村民们也对参赛者的文明表现赞不绝口。

参赛者也需强化自律意识与规则观念。对于外地参赛者,奔赴一场异地马拉松,是领略不同地方风土人情的旅程,应心怀敬畏,尊重当地习俗与规则,留下远方来客的美好印象;对于本地参赛者,更要将参与这场马拉松赛事,视为向四方来客展示家乡风貌的契机,以主人翁姿态,自觉维护赛事秩序。山东青岛的短视频创作者宋涛,以反串“青岛大姨”的形象走红。他在镜头前总是操着一口青岛话,聊家常一样讲着自己发现的不文明问题,并穿插与马拉松救援相关的小科普,成为参赛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近年来,在乡村举办马拉松成为新潮流,乡村天然的生态优势和青山绿水,让跑者拥有了如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而村民们的热情好客,更如和煦暖阳,展现出文明乡风。在前些天举办的浙江奉化马拉松赛事上,溪口镇组织成立的乡愁志愿服务队,热情参与补给工作;陕西杨凌马拉松上的“杨马蓝精灵”志愿者,成为传递文明的“使者”,他们不仅为参赛者提供情绪价值,发放有机蔬菜等物资,让参赛者感受乡村的无限魅力。

恩格斯曾对文明作出过论断:“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就马拉松赛事而言,不仅是在比赛中实践文明,更是反映社会整体文明素养,促进城乡交流、文明对话的窗口。而在这场文明对话中,参赛者、组织者,甚至观众都是答题者,都需要交出一张合格答卷。

扫码观看精彩视频,欢迎关注“乡韵短笛”视频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