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罗平县:数智赋能 画好田间“精准像”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李怡霖 赵净刚
  • 2025-04-17 14:30:38

春耕时节,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的广袤烟田里,旋耕机轰鸣作响,绿肥作物随风摇曳,烟农们忙碌的身影与农业现代化的机械作业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近年来,曲靖市烟草公司罗平分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数字化手段和绿色高效农业模式,推动烟叶生产向精准化、智慧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产业效益,更让烟农尝到了“数字种烟”的甜头。在这里,一幅田间“精准像”正徐徐展开。

罗平县烟叶育苗基地。赵净刚 摄

智慧评价:合同分配“全凭数据说话”

“现在合同分配全凭数据说话,大伙儿心里都亮堂!”在罗平县老厂烟站,烟农们对今年推行的“智慧烟农评价系统”赞不绝口。这一系统是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创新应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通过9项关键指标对烟农进行动态评分,实现烟叶种植合同的科学分配。

据曲靖市烟草专卖局生产科负责人介绍,系统将合同面积细化为“基础面积+增减面积”。其中,增减面积由烤房数量、连片种植规模、上等烟比例、每亩均价、预约成功率等指标综合计算得出,并结合劳动力状况和烟农意愿,通过权重算法生成综合得分。烟农被划分为A、B、C、D四档,分别对应“增面积”“保面积”“减面积”和“取消资格”的管理策略。

“系统就像给烟农‘精准画像’。”罗平老厂烟站职工陈柄楠表示,平台通过自动抓取历史交售数据、绑定GPS地块信息,确保“地块—合同—农户”三位一体,彻底杜绝虚报面积。烟农岳云龙感慨道:“如今这账算得明白,能分多少合同心里有底,比托关系找门路实在多了!”

绿色生产:科技赋能降本增效

在智慧管理的同时,曲靖市还通过绿色高效农业模式,推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去年种过绿肥的地块,今年每亩化肥用量减少了20%,烟叶增产7公斤,增收240多元。”老厂乡大柳树村的烟农岳云龙指着长势良好的绿肥说道。为改善土壤肥力,罗平县推广绿肥种植,每亩补贴30元,免费发放种子。目前,全县85%以上的冬闲田实现“绿肥覆盖”,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还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烟叶生长提供了“生态养分”。

在大柳树育苗基地,一排排烟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以前自己育苗费时费力,现在交给合作社,每亩节省成本30多元。”岳云龙说。罗平县推行“全托管”育苗模式,由专业团队负责温湿度调控、剪叶炼苗等环节,2025年全县专业化育苗覆盖率已达100%,烟农从繁琐的育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田间管理。

春耕时节,大柳树村的烟田里,旋耕机、起垄机来回穿梭。“合作社机耕队每亩收费100元,烟草公司补贴50元,算下来比人工便宜一半!”岳云龙高兴地说。2025年,罗平县投入机械化补贴资金980万元,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50%以上,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罗平县还依托行业一体化平台,推动合同分配、生产督导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例如,通过设立病虫害监测点,减少农药使用;推广杯罩移栽、水肥一体化等绿色技术,实现精准生产。

阿岗镇岗德村委会整地理墒。赵净刚 摄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新路径

罗平县立足“冬宜油、夏宜烟”的生态优势,构建“油烟协同”发展模式,推广“边收割、边整地、边移栽”的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鼓励合作社利用烟叶生产设施服务油菜、小黄姜等产业,形成“烟+N”多元增收体系。

“去年大旱,多亏烟草公司的送水车,我家20亩烟苗才保住。”岳云龙回忆道。针对季节性干旱,罗平县烟草公司成立抗旱移栽领导小组,提前摸排水源,调度拉水车,并预安排抗旱专项资金,确保烟农稳产增收。

烟苗机械移栽现场。赵净刚 摄

从智慧评价到绿色生产,从数字种烟到产业融合,曲靖市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构建了“绿色生产—精准管理—多元增收”的现代农业体系。在这里,数智技术不仅画出了田间“精准像”,更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罗平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深化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构建烟田精准画像系统;二是完善烟叶溯源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定制化生产,提升烟叶品牌信誉;三是拓展‘职业烟农’培训体系,培育新时代职业农民,让数智赋能惠及更多农户,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作者:李怡霖 赵净刚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