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谷雨时节葡萄园里的振兴协奏曲:重庆涪陵农旅融合绘就新图景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赵子萌
  • 作者:邓俐 邓佳星
  • 2025-04-19 22:23:28

4月19日,谷雨前一日的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内,万亩葡萄园正上演着春耕与文旅的美妙合奏。晨光中,村民们头戴草帽穿梭于藤蔓之间,指尖翻飞为葡萄树掐尖扣枝,远处索道载着游客缓缓掠过绿意盎然的田垄,将农事劳作的烟火气与田园观光的惬意时光编织成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掐尖要趁嫩梢半寸长,这样养分才不会‘跑空’。”田间地头,老把式守护“甜蜜事业”。58岁的村民李大姐手持修枝剪,熟练地剔除葡萄藤顶端的新生嫩芽。她脚下的土地上,整齐排列的葡萄架如绿色琴弦,延伸至远处的浅丘。此时正值葡萄树生长旺季,掐尖能让养分集中供应果实,扣枝则需将藤蔓轻轻压入铁丝架,确保每片叶子都能“晒到太阳”。村民们粗糙的手掌在藤蔓间游走,动作精准如弹奏五线谱,黝黑的额角挂着汗珠,却始终挂着对丰收的期待——这片葡萄园去年产出酿酒葡萄800吨,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增收。

“看,下面的阿姨在给葡萄‘梳辫子’!”空中,8岁的游客乐乐趴在索道轿厢的玻璃窗上,兴奋地指着下方的农事场景。全长近10公里的索道环线如银链般穿梭山间,9条线路串联起吊椅、吊厢、飞鹰滑翔等6种特色索道,让游客在离地数十米的空中俯瞰大地艺术:翡翠般的葡萄园块状分布,田间小径如脉络延伸,农舍屋顶的袅袅炊烟点缀其间。来自主城的游客王女士感叹:“坐在索道上,既能看到村民劳作的真实场景,又能闻到泥土和葡萄叶的清香,这才是真正的田园体验。”

沿着索道前行,山脚下的红酒小镇渐渐清晰:欧式风格的酒庄与传统民居错落有致,空气中飘着葡萄酒的醇香。作为重庆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这里已形成“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春天赏葡园花海,夏天体验采摘,秋天参与酿酒,冬天入住酒文化民宿。葡萄园不仅是“田间”,更是“课堂”——研学基地里,游客可以学习葡萄嫁接技术,在酒窖了解橡木桶陈酿工艺,甚至亲手调制专属葡萄酒。

数据印证着融合发展的成效:2024年,小镇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5%,30%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经营民宿实现“一田三收”。村民老张算起明细账:“土地流转费每年4000元,在园区打工月入3000元,老婆开的农家乐年入5万元,比过去单纯种地强多了!”

“我们正在试验‘葡萄+文创’新玩法,比如用修剪的老藤制作艺术品,开发葡萄主题盲盒。”美心红酒小镇负责人站在新扩建的葡萄酒文化体验馆前介绍,未来将打造“四季有景、每季不同”的农旅生态——春季推出“田间课堂”亲子农事体验,夏季举办葡萄音乐节,秋季开启“醉美 harvest”主题游,冬季推出热红酒暖冬市集。更令人期待的是,小镇正与高校合作研发葡萄籽油、葡萄籽面膜等深加工产品,让“一粒葡萄”的价值从枝头延伸到餐桌、梳妆台。

暮色降临,葡萄园的劳作渐歇,索道上的游客仍在捕捉最后一缕晚霞。田埂上,李大姐哼着山歌收拾工具,远处民宿的灯火次第亮起。这片土地上,农事不再是单一的生产活动,而是变成可观赏、可参与、可带走的体验,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村民的笑纹里、游客的赞叹中,以及藤蔓间勃勃萌发的新芽上。当传统农耕遇见现代文旅,涪陵的这片葡萄园,正谱写着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