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白水村也迎来了特殊的丰收季。白水河畔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采收一种形似“翡翠条”的特色蔬菜——贡菜。
昔日宫廷珍馐变身致富新产业
贡菜,这一源自明清时期的宫廷贡品,因其独特的爽脆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素有“植物海蜇”的美誉。在大东乡独特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滋养下,在这里出产的贡菜色泽翠绿、质地饱满,经晾晒后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深受市场青睐。
“没想到去年年底才种下的几亩贡菜,现下就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白水村民和国伟看着自家田地里的贡菜长势喜人,脸上洋溢着喜悦。其实,贡菜是大东乡去年才试行的新产业。2024年,为促进村民稳定增收,大东乡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白水村党委牵头,整合沿河零散土地,打造了21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并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图为试种基地贡菜长势良好。邓永鹏 摄
“烤烟+贡菜”轮作,盘活土地增效益
过去,大东乡4400亩的烤烟生产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在稳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大东乡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更多具备高经济效益的产业项目,希望以此促进集体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采取‘烤烟+贡菜’的轮作模式,既能保护传统产业,又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大东乡综合保障技术服务中心农技推广工作人员邓永鹏介绍,贡菜不仅生长周期短、种植成本低,还能有效利用冬季闲置的土地,为村民增加额外收入。
“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先行先试,通过试种植21亩贡菜,预计今年收益可达18万至20万元,其中村集体增收2万至4万元,村民通过务工等方式收益约达14万元。”谈起效益数据,邓永鹏难掩喜悦。在他看来,短短一年,这一“小而精”的特色产业便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足见贡菜产业在当地成效显著,潜力巨大。据了解,下一步,乡里计划将贡菜种植规模扩大至200亩以上,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家门口上岗,“钱袋子” “好日子”双丰收
在白水化里巨村民小组的贡菜加工点,村民们正忙着将新鲜贡菜加工成干品。从收割到成品,需历经12道工序,每一道都离不开人工操作,从而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的机会。
村民刘尚义一边晾晒贡菜,一边笑着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天能赚150元,还能照顾家里老人,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据统计,仅贡菜采收季,就带动周边村民务工30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当地就业。和国伟也算了一笔账:“我家种了两亩多,每亩可加工150公斤左右的贡菜干,按市场价每公斤60元计算,亩收入可达8000至9000元。”
与传统作物相比,贡菜种植效益显著提升,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途径。更可贵的是,留守老人和妇女通过参与种植、加工等环节,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图为村民将新鲜贡菜加工成干品。张舒蓉 摄
白水河畔远眺,成片的贡菜泛着翠绿的光泽与远山相映成趣。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收割、削皮、划条,晾晒架上的“翡翠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彩。从宫廷贡品到富民产业,这个春天,贡菜化作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打开大东乡乡村振兴新画卷,从白水村徐徐展开,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铺陈而去。
作者:张舒蓉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