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段历史篇章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只有坚定信念,携手并肩,才能共同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金融服务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基层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银行系统的基层工作中,我们始终秉承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助力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阿坝农商银行在过去一年推出了针对农村地区的小额信贷产品,服务对象覆盖了农民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者,这些产品的推出,极大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比如,我们曾为一位返乡创业的农民提供了2万元的启动资金,用于发展他的水果种植项目,起初,他的创业计划只是一个小小的梦想,但通过金融支持,他不仅成功种植出了高品质的水果,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参与,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合作社。现在,这个项目不仅改善了他的家庭收入,也推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部分。
我有幸加入了阿坝农商银行这个金融大家庭,在黑水支行做柜员两年,防弹玻璃内外的温度总让我恍惚,冬天暖气裹着藏语的问候涌进来,夏天混着酥油香漫过验钞机,这里的每笔业务都带着泥土的重量。让我最难忘的是帮二金初大娘换零钞。她背着半袋币推开网点,老人局促地搓着皲裂的手,我和同事跪在地上数了半小时,把硬币换成簇新的小额纸币。后来大娘再来银行都会拿点核桃之类,执意要给我们。在春耕时柜台成了“农事热线”。有次帮返乡创业的泽旺哥申请“信用贷”,他攥着放款回执突然说:“这下能买挖挖机,阿爸不用再那么辛苦,我可以去工地做活路啰。”去年下着暴雨,我们踩着泥浆下村为客户升级三代社保卡。藏族大哥用蹩脚的汉语说:“日子越来越好啰,现在银行都上门来换卡,银行来了,心就稳了。”那一刻防弹玻璃早已不存在,我们不过是雪山下传递信任的信使。
这些沾满露水的日子教会我:服务三农不是文件里的术语,是大娘掌心的温度,是泽旺哥眼里的星光,是泥泞路上永远有人等你送“金融活水”的踏实。柜台虽小,却盛满了整个山谷的期盼。
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发现,金融服务不仅仅是单纯的资金支持,它还与当地的社会发展、资源配置息息相关。我们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推出了更加符合乡村特点的金融产品,避免了单一贷款模式,而是通过提供灵活的还款方式和低利率的政策,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这些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不仅帮助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创业者和农业生产者,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力量。通过这些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金融服务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服务到家”。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与乡村发展的有机结合。金融的力量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腾飞,而我们每一个基层金融工作者,正是在这场变革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理论学习引领,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基层银行工作的核心之一。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和贯彻,我们更加明确了普惠金融在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基层银行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的学习不仅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更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像我们平日下乡入村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推广活动。最初,许多村民对金融产品并不理解,甚至担心贷款后无法偿还,导致了他们对银行的信任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多次座谈会,邀请村干部和农民朋友一起参与,详细解释银行的普惠金融政策,尤其是低息贷款、创业基金等特色金融产品的具体内容。我们还邀请了几位已经成功使用金融产品的农民代表分享经验,现场解答村民的疑虑。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指导。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意识到,普惠金融不仅是简单的资金流转,更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注重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返乡创业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支持。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服务的结合,我们成功地帮助了大量农村居民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确保普惠金融真正落实到每一位群众身上。我们也会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模式,推动社会发展迈向更加公平和美好的未来。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资金的流动上,更体现在它如何支持社会的每一位成员,特别是基层和贫困地区的百姓。我们深知,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承担责任,才能为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一次服务创新、每一次责任担当,都是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今天的分享只是我们共同努力的一小步,但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行动,都是推动我们社会和行业进步的动力。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创新的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肩,勇担责任,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作者:塔尔娃 益兴康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