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甜糯”玉米带领村民致富的“无限可能”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李昊 马梓耀
  • 2025-04-28 18:07:21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甜糯玉米不仅是当地村民喜欢的主食,更是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一大法宝。

乌加河镇因乌加河流经而得名,位于乌拉特中旗西南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段,地处北纬41°黄金农业种植带,这个山水环绕的小镇,全年光照超过3200小时,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这里种植的玉米香糯香甜,深受大众喜爱,是远近闻名的农产品。

近年来,乌加河镇结合自身种植优势、区位优势,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政策主导、项目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乌加河镇特色玉米品牌,积极创建玉米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了政策全面支持、产业稳定发展、群众稳定增收的良好局面。

在三诚食品有限公司玉米加工车间内,玉米采收后第一时间“搭乘”流水线,运送到加工车间,经过挑选、剥皮、切穗、清洗、包装、蒸煮、装箱等程序后“华丽变身”,销往全国各地。

乌加河镇采取“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强化联农带农和利益分享机制,以三诚、尔汉、好联丰三家玉米深加工基地为代表的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均采用“订单+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统一整地、统一购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的“五统一”标准。

其中,三诚食品有限公司于2022年落地联丰奋斗村,镇党委、村党支部出面与企业洽谈,采取村集体经济入股企业的模式,股份由联丰奋斗村村集体代持,每年按照5%进行收益分红,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同时,该公司为当地近百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村集体经济每年能从企业分红3万多元。

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该公司采取订单收购、种植补助、收购奖励等措施,为甜糯玉米高质量生产提供保障。“我们会对鲜食玉米进行分类,品级越高,收购价格越高。”三诚食品有限公司厂区负责人贺海燕说。

2024年,该公司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鲜食玉米,并与周边农户签订800亩种植回收订单,带动农户增收,实现年产鲜食玉米约600万棒。

近日,联丰奋斗村春耕播种正如火如荼展开,田间农机轰鸣,农民忙碌的身影穿梭,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当前,乌加河镇玉米种植进入前期铺膜期,也是播种关键时期,农技人员下沉到一线,及时对种植户开展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培训,确保玉米能够顺利播种。

“这次来到乌加河镇指导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这里玉米密植高产技术成效显著,品种筛选与密度优化已形成高产模式,精准化控及无膜滴灌潜力可观。”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说道。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玉米增收增产,乌拉特中旗组织各级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通过到村、入户、下田等方式,深入种植一线开展玉米种植技术指导服务与培训,年内宣传培训1.57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有效提高农业新技术“普及率”和“使用率”。

经过一年的辛勤付出,乌加河镇的玉米收获“累累硕果”,2024年全镇玉米种植面积38.14万亩,年产能达到2000万穗,玉米产量60万吨左右。“今年乌加河镇将继续以‘大基地、大园区、大龙头、大品牌、大项目’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乌加河镇玉米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振兴的新路子。”乌加河镇党委书记陈敬说。

去年,三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米知客品牌入选CCTV17强农品牌,向全国人民递出鲜食玉米“品牌强农”新名片。如今,一箱箱带着乌加河印记的鲜食玉米,正被发往全国各地,它们一路南下披荆斩棘的底气,不仅来自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来自一座县城上下齐心打造产业集群的决心和智慧。

作者:马梓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