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和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耒耜会议在江苏大学召开。来自全国86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院士和专家学者,以及36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低碳驱动农机高质量发展,AI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助力农机高质量发展。
江苏大学是省部共建高校,农机专业是其特色学科之一。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在开幕式上指出,会议交流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和结晶,将有力促进农业科技、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积极贡献。江苏大学将充分吸收运用本次会议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强化农机办学特色,聚力打造农机装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高地,全力创建农业工程一流学科,努力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郝立顺在致辞中说,立足新阶段,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抓好重点任务,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持续推进农机全程全面升级,着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推动重要农机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先进适用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协同发展,切实增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能力。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共同为现代农机装备发展出谋划策,形成推进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强大合力,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在致辞时表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势在必行。他希望耒耜会议持续深化学术议题,不断拓宽合作领域,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实需求,为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贡献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共同应对全球农业、经济、社会等重大议题上贡献江大智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举行了江苏大学创新成果发布环节。陈学庚院士团队发布农田残膜高效回收关键技术及装备、“小麦+”套种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江苏大学李耀明教授团队发布再生稻单产提升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与示范;江苏大学尹必峰教授团队发布大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共性关键技术与新产品创制;刘继展教授团队发布生产型多臂高速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杨宁教授团队发布江大田芯1号作物病害检测专用芯片。2项千万级农业装备成果签约转让。江苏大学副校长邹小波与广州莱因智能装备企业负责人唐德权签署风味量化及自动分装系统成果转让协议;江苏大学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主任徐立章与江苏沃得农业机械企业负责人胡必友签署联合收获机脱粒清选自适应控制系统成果转让协议。首批江苏高校学科交叉中心“江苏省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学科交叉中心”“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和农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揭牌。
今年是中国同波黑建交30周年。开幕式上,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席春玲、波黑东萨拉热窝大学副校长耶莱娜·克鲁尼克和邢卫红共同启动“中国—波黑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产教融合推广行动计划”。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陈剑平、赵春江、柏连阳、袁寿其分别围绕我国智慧农业研究进展、人工智能与植物保护、农业机器人展望、我国人工智能与杂草防控、我国农用排灌装备理论与技术创新及发展思考等话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新时代农机人的使命与担当高端论坛、智能低碳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和农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论坛、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中外交流会、无人农业作业试验区建设和评估体系工作座谈会等多场相关活动。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高校、科研院所代表,龙头企业负责人,江苏大学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各有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建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