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管收用上智慧帮手,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羽翼。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盛大开幕,本届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 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大数据中心”)联合多家农业科技企事业单位,惊艳亮相农业农村大数据展区。
日前,记者实地探访农业农村大数据展区,展区以“感知—分析—决策—服务”为主线,划分为农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农业装备、数字乡村治理、农产品溯源体系四大板块,以“技术演示+场景还原+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参观者见证一场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盛宴。
创新“一张图”,打造智慧农业“农管家”
从电动拖拉机到自动采收机;从作物育种加速器到智慧牧场渔场管理系统;从农田新基建科技到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新颖的农业科技应用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引得众多参展观众驻足观摩。
在展区正中心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区,上演着“数据赋农”的生动实践。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这张图为农村每块地建立了“数字档案”,像是给全国十几亿地块办理了“身份证”。“地在哪、什么地、谁的地、种得啥、长啥样”随着讲解员轻点鼠标操作,各种数据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它不仅能精准定位每块地的坐标和类型,还可实时查看作物种类、长势预测等动态信息。
“一张图”已服务耕地用途核实、“非粮化”监测、土地延包流转、宅基地管理等多项政府业务。同时,还是生产经营者的重要帮手,可利用大数据、大模型,探索耕地、种子、肥料、农机等生产要素间的最优匹配,为每块地的农业生产开出精准处方,提高产业链全要素生产效率。
“一张图”是《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中提出重点打造的一款公共服务平台,由大数据中心牵头研发。
协同创新,丰富智慧农业“生态圈”
从“弯腰挥锄”到“指尖耕作”,本次展会聚焦了农业科技的重要突破,生动展示新质生产力如何解放劳动力,改善作业环境,提升生产效能,让“千亩良田一户种、千亩良田一人管”成为现实。
在智慧农业装备区,一台AI+5G草莓精准种植的机器人正在演示草莓的识别采收环节。工作人员介绍,针对草莓分类耗时长、人工成本高、分拣标准不一等痛点问题,平台通过智能机器人自主作业减少人工成本,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农作计划”,实现人工智能与采集工作相结合。平台已在云南开展试点,优化三道工序,提高采摘效率30%,减少30%包装损耗,降低28%分级成本,每亩、每季能够增收2.4万元。
深入各展区还可以发现,各类政产学研主体也纷纷投入到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实践探索中:中国科学院的伏羲农场系统,能根据每个地块情况进行精准播种和施肥灌溉;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植物工厂作物育种加速器,可使作物生育期缩短50%以上;千万龘云系统为智慧农业提供了模块化、轻量化的云服务;智慧海洋牧场管理平台具备智能装备作业、养殖监测预警等功能;智慧农机系统可支持远程无人遥控驾驶。这些农业科技组成的“数字农机矩阵”,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科技赋能,乡村治理升级为“智”理
乡村治理如何升级为“智”理?本次会展重点关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热门技术的应用转换场景,对乡村“智理”探索进行了具象化展示。
进入数字乡村服务站展区,可以见证普惠金融、便民利民、农技服务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应用场景进村入户,通过打造地方政府搭台、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指导、市场主体唱戏的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的数字乡村载体,目前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郫都区、彭州市等试点运营。
来到北大荒农服App展区,可以了解农事生产各类数据的统一归集与智能分析决策,集成土地托管、农贷助手、农机调度、农业保险、农业补贴等10项“一站式”农事服务功能。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超过60万,线上农业补贴发放超2亿元,农机调度作业超1.8亿亩次,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余人。
偌大的展区,也只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盆景”之一。在这里还可以体验到江西省人居环境平台,打通了农民群众参与到村庄环境的监管渠道,实现全省100%覆盖,累计投诉70万余件;了解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平台,作为全域一体化的监测预警平台,设置了10 大类 96 项全部农户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在陕西省、四川省凉山州等地部署应用;聚焦数字化农业执法工作,通过AI智能辅助、远程视频取证,实现执法全流程在线监管,规范性提升90%,检查效率与案件响应提速50%,推动执法更精准、服务更高效。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陈章群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