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观点 详情

打卡照岂能“踩麦”而拍?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曹灿辉
  • 2025-04-30 10:27:18

近日,话题“网红打卡麦田1个月被踩得伤痕累累”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网民讨论。四川省绵阳市仙鹤镇帽儿山上的麦田,本应是一片生机勃勃、等待丰收的景象,如今却因游客的踩踏变得伤痕累累。这一事件反映出,当下社会在追求网红打卡热潮中,存在规划设计不够周全、部分游客文明意识缺失等问题。

网红打卡地的兴起,本是互联网时代下旅游文化的一种新形态,为人们提供了探索新奇、分享生活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然而,当“打卡”变成了“踩踏”,美好的初衷便被扭曲。这片麦田,承载着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从播种、除草,到施肥、灌溉,每一步悉心照料都饱含着对丰收的期待。游客们为了一张所谓的“网红照”,肆意践踏,将他人的劳动成果视若无睹,破坏了麦田的美观,更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不尊重,更是对劳动价值的亵渎。从社会公德角度出发,公共区域的秩序和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为了个人私利而破坏公共资源的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另外,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管理问题。

避免网红打卡踩踏文明底线,需打好“组合拳”。在帽儿山麦田事件中,当地镇政府本意是为了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发展,才将麦田打造成了网红打卡点。但麦田变成网红地之后,游客对麦田造成的损害不断扩大,甚至完全超出预期。这就提醒相关部门,在类似事件中需要做好调研和长期的规划设计,加强管理和引导,比如提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告知游客禁止踩踏麦田;开辟专门的拍照区域,引导游客在不破坏农作物的前提下进行打卡。在一些热门花海景区,通过设置栈道、观赏台等方式,既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又保护花卉不被踩踏;还可以安排专人进行巡逻,一旦发现有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和制止。

平台和网红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对于那些宣扬不文明打卡行为的视频、图文,平台方应严格审核把关,不予推荐甚至进行下架处理。网红在分享打卡地时,更要强调文明游览的重要性。比如,一些网红在推荐旅游景点时,会特别说明“爱护环境、文明游览”,用自身的影响力带动粉丝文明出行。此外,游客也需注重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出行前做好功课,了解目的地的相关规定和文化习俗,做到文明出行;在景区游览时,要时刻保持自律,将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一假期临近,出游高峰也将到来。期待大家共同行动,守住文明底线,让每一个打卡地都能在美丽中迎接八方来客,在和谐中展现文明风貌。

作者:曹灿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