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科技赋能乡村环境治理新路径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祁倩倩
  • 2025-04-30 16:42:54

4月28日至29日,“千万工程”视域下乡村环境长期因子观测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主办,聚焦乡村环境长期因子观测技术体系与“千万工程”实践经验融合,150余位科研院所专家、基层代表及企业负责人参会,共探科技赋能乡村环境治理新路径。

开幕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刘现武指出,乡村环境治理需以科技为支撑,长期因子观测是摸清环境演变规律、精准施策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侯立安等专家围绕长期实验数据分析、水污染防治技术等作主旨报告,强调要通过长期动态监测,构建科学治污体系,为乡村环境治理提供“数字底盘”。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从乡村环境长期因子观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治理政策优化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懋芳团队提出“全链路智能监测”构想,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土壤、水质等数据;杭州海康威视展示的智慧监测平台,已在全国20余个乡村试点应用,实现环境数据“一张图”管理。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李军介绍的农村污水治理“零直排村”模式,以及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路杨团队研发的动态膜覆盖堆肥技术,为低成本处理农业农村多元废弃物提供了新方案。‌

29日,参会代表走进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唐家坞村和观前村。在唐家坞村,通过布设长期因子观测网,对农村黑灰水、地表水、庭院土壤、指示性生物等10余类因子进行长期监测,为乡村治理提供数据支撑;观前村作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依托“千万工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垃圾分类数字化平台和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村民满意度超95%。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刘小宁评价:“科技与政策协同发力,让‘千万工程’从环境整治向生态价值转化跃升。”‌

此次研讨会确定了乡村环境长期因子观测技术标准化的三大方向:一是构建覆盖全国典型乡村的观测网络,二是研发低成本、易维护的智能监测装备,三是推动数据智能中枢融入乡村治理决策。未来,科研机构联合地方政府与企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将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祁倩倩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