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长江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忠县,36.5万亩柑橘林随山势起伏,勾勒出独特的“花果同树”生态画卷。4月29日,随着2025中国果蔬汁饮料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此启幕,这座“中国柑橘城”以“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全产业链实践,向全国展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忠县样本”。
从“三峡橘海”到“世界餐桌”的全链跨越
忠县柑橘种植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如今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文旅”深度融合的产业格局。在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最大的柑橘智能分拣车间内,鲜果经光电分选、无损检测后,按糖度、色泽精准分级,日处理量超千吨。“我们的NFC橙汁从采摘到加工仅需6小时,最大限度保留鲜果营养。”派森百橙汁负责人介绍,其产品连续16年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饮品,2024年占据全国28%市场份额,年出口量达1.2万吨。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闭环:橙皮经深加工制成橙皮丁(年产能500吨),皮渣转化为有机肥和饲料(年产能1.5万吨),形成“零废弃”循环链。2024年,全县柑橘综合产值达65亿元,“忠橙”品牌价值跃升至105.89亿元,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至30多个国家,真正实现“枝头鲜果”到“世界餐桌”的跨越。
数字大脑破解“种管卖”全链难题
当天上线的“忠县忠橙产业大脑”,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这套“1+4+5+N”架构的智慧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将全县果园精准落图,集成土壤墒情、气候数据、病虫害预警等14类信息,形成动态“产业地图”。果农只需打开“忠橙智管”小程序,即可获取AI生成的施肥、剪枝方案,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2%。
在黄金村未来农场试点,智能滴灌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启停,虫情测报灯与无人机联动防控,带动亩产提升15%、农药使用量减少30%。“去年靠系统预警,提前防治了红蜘蛛虫害,保住了20万元收入。”果农陈小林感慨。
产业大脑还打通产销堵点:链接全国唯一的柑橘大宗商品交易中心,2024年促成交易额8400万元,实现“重庆果、全国卖”;创新“数字资产+金融”模式,为30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累计发放贷款超千万元,破解融资难题。
“柑橘+”融合绘就共富图景
忠县的“橙汁经济”正向多元场景延伸。在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三峡橘乡”,游客可体验“柑橘采摘+NFC鲜榨”,参与田园马拉松、橙汁电竞节等活动,年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增收。深度开发的橙皮精油、柑橘酒等10余种产品,打入日韩高端市场,附加值提升3—5倍。
数据显示,全县22万果农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柑橘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引擎”。“我们正推动‘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农文旅’模式,让‘一片叶、一个果’串联起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强。”忠县县委书记李电表示,到2026年,全县橙汁加工能力将突破22万吨,综合产值有望达80亿元,真正建成“橙汁之都”。
站在长江之滨,放眼漫山橘林,智能设备在枝头闪烁,物流车辆穿梭于现代化厂房之间。从传统种植到数字农业,从单一加工到三产融合,忠县以全链协同为笔、数字赋能为墨,在三峡库区绘就了一幅“一杯橙汁激活一条产业链、富裕一方百姓”的壮美画卷。
记者手记:忠县的实践证明,乡村产业振兴需紧扣“延链、补链、强链”主线,以科技赋能全链条,以融合拓展新空间。当“老产业”装上“数字芯”,传统农业也能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