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昌安镇千亩种植区,一根根滴灌带在沙地上整齐铺设,工人们沿着滴灌口,将一株株幼小的芦竹苗栽种进沙土中。这项始于今年3月底的工程,目前已接近尾声。
新疆两山生态治理有限责任公司生态运营部负责人杨尚坤介绍:“通过人工种植,52万棵芦竹苗已全部栽种完毕。最早种下的苗已经换根发芽,最高的已长至五六公分。”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应舟表示:“我们选择在第一师阿拉尔市种植‘绿洲一号’芦竹,是因为它植株高大,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广泛,适合在南疆片区生长,预计高度可达3至5米,每亩能产鲜草5至8吨。”
据了解,“绿洲一号”芦竹不仅耐涝、耐旱、耐盐碱、耐寒,其根系还极为茂密发达,可向周边延伸最长达9.3米,在土壤中交织成网状结构,牢牢固定松散的沙子。此外,从芦竹中提取的纤维素,可作为菌料、饲料、肥料和能源原料,还能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未来3至5年内,第一师阿拉尔市计划将芦竹种植面积扩大至10万亩。
作者:张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