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北疆春耕绘新景 农技赋能正当时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李昊
  • 2025-05-06 20:55:18

当春风吹拂过北疆的土地,内蒙古沉睡的田野渐渐苏醒,春天的信号来临,春耕的序曲奏响。从河套灌区的小麦,土默川平原的玉米,内蒙古高原的马铃薯,大兴安岭南麓的水稻,再到松嫩平原的大豆,在蛰伏一冬的“铁牛”轰鸣声中,农户们抢抓农时,春耕正以蓬勃之势奏响。就在这热火朝天的春耕交响曲中,农技培训如灵动的变奏悄然切入。田间地头变成一个个培训讲台,耕地整地、配方施肥、地膜铺设、水肥管理、农机操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专家们带着这些科技锦囊,为这场春日农事注入智慧新活力。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的农技培训中,来自巴彦高勒镇巴彦高勒村的吴立军紧跟授课老师讲解,目光专注。课后,他说:“通过专家老师的讲解,从中学到了很多现代化的耕种知识,包括选肥、选种、高产等很多实用的知识。”

这只是内蒙古春播前技术指导培训工作的一个缩影。春耕备耕期间,自治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聚焦粮食生产现代化和农民技能提升需求,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农业技术指导培训活动,邀请技术专家、组织各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点对点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

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南珠日河嘎查,玉米种植能手刘大鹏正在田间查看玉米播种质量。“精准,一定要精准。”这是刘大鹏玉米高产的秘诀,“精准选种、精准整地、精准包衣、精准播种、精准防控、精准化控、精准水肥管理、精准收获。按照老师的指导种地,产量真能上来。”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在种植的各个关键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经过多次技术培训,刘大鹏成为了玉米密植技术的田间专家,还自发地将密植技术要点教给了周边的其他农户。农技培训培养出一个个种植能手,更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田间老师,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实用技术走进家家户户的田间地头。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有两个关键环节,第一个就是密植,要合理增密。选用耐密品种,依据品种特性和技术掌握程度,确定合理密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如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现场培训时,向当地种植户介绍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要点,“第二个就是精准,密度增加后我们配套的管理水平也要提高。进行精准水肥调控,提高保苗率,降低空杆率。”为推动玉米产能实现新突破,内蒙古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优势,大力开展农技培训,将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

以“推技术、提单产”为主线,全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累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301人次,指导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21900人次,组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577期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419人次,培训主体和农户33647人次,发布技术小视频166条,发放宣传手册62966册。

在春播时节,内蒙古各地抢抓农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将农业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操指南。通过“理论授课+现场示范”的培训模式,越来越多农户成长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内蒙古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