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科教 详情

和茂根:挥洒热血,誓将村庄换新颜

  • 编辑:黄中钜
  • 作者:李丽颖
  • 2025-05-08 16:30:39

云南省丽江市的普济村,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中,环境整洁,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民宿、客栈,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很难想象,过去的普济村是远近闻名的“臭村”,家家养殖泔水猪,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污水乱排现象严重。转变源自5年前。2021年,作为土生土长的普济村人,“90后”纳西族小伙和茂根从部队退役回乡后,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誓将村庄换新颜。

  2021年,村里换届选举。竞选普济村一组组长时,和茂根只说了一句话:“我富了村子不一定富,但是村子富了我一定富,我的目标就是一定先让村子富起来!”再加上和茂根平时做事情时一贯的“狠劲”,全村69户有53户投了他。这是信任,更是责任。

  为了挑起这份重担,和茂根以村里的24亩建设用地合作开发为启动资金,列出了整治“臭村”、改善人居环境的发展计划。为了完成这一计划,和茂根聘请专业设计测绘机构画出了《普济村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图》,带领党员群众制定了管用实用的《普济村村规民约》,从拆除自家和亲戚家的私搭乱建及违规占地入手,进而扩大到全村党员,再到一般群众。

  经过4个日夜的艰苦细致工作,甚至是不断地博弈、斗争,涉及全村51户1.3万平方米的拆除实现签约。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和村规民约实施后,曾经横七竖八的违建房、狭窄的村道、到处弥漫着猪屎和泔水臭味的猪圈,都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12米宽的通村道路、6米宽的通户道路,普济村一跃成为丽江坝子村道最宽阔、村貌最秀丽、村风最淳朴的村落之一,实现了整体性重塑。而完成这一切,和茂根和他的团队仅用了38天。

  看到和茂根干事创业的决心,普济一组村民纷纷站出来支持他。村民和劲成在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主动出让承包的鱼塘,用于建设小公园;许多村民拆除私搭乱建,扩宽道路,腾出公共空间,植树种花,一点点把普济村建成花园村庄。普济村的干劲很快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普济一组被列入丽江市古城区“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村容村貌逐渐靓了起来。

  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后,和茂根开始琢磨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他认为,要致富,必须激发村民内驱力,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茂根带领普济村主动融入丽江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引导村民发展纳西特色餐饮、观星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组建乡村旅游服务队,确保每户村民都有致富路子。2022年,和茂根带领村民成立了丽江普济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努力将普济村打造成丽江团建活动第一村和云南乃至全国文化乡村旅游餐饮第一村。和茂根说:“为什么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希望把年轻人引回村子,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什么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就是把在外打工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引回村庄,有一份可观的收入。”2023年、2025年和茂根参加古城区高素质农民培训,系统学习现代农业和乡村旅居知识,同时组织村民培训,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打造“旅居普济”品牌。

  经过狠干硬干,截至目前,普济一组已有民宿11家、房间197间,纳西特色餐饮店4家,庭院花卉2家,出租房5家,烧烤营地1个。2024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旅游收入500万元,其中旅居游客约为1000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上升到3.6万元。

  在他的影响下,普济村实施文化记忆工程,引导村民树立良好村风家风。村里修编《普济村志》,修建普济寺历史文化观光长廊,镌刻碑文及村史典故,保护和展示优秀文化资源和记忆。他把部队的“四有”转化为普济一组的“四有”:每月村庄有清扫、开会集会有歌声、重要节日有晚会、孝老敬亲有活动。普济村村民自发成立古乐队、歌舞队及百人合唱团,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每逢火把节、敬老节等传统节庆,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广场”上载歌载舞,邻村其他民族的锅庄队、舞蹈队也参与联谊,唱响民族团结之歌。2023年,和茂根实现了一个愿望——带全村父老乡亲到北京参观新农村、逛故宫、爬长城,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首都新农村的崭新气象。村里老人感慨:“一辈子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