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渭源:让农村党员成振兴“领头羊”

2025-05-09 18:4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婧 作者:鲁明 肖淑玲

近年来,甘肃省渭源县聚焦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按照“1337”实施路径,实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4334”行动,在教育培训机制规范化、阵地立体化、课程精准化、成果长效化上持续发力,有效推动新时代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训有阵地,畅通“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们农村党员参加集中培训的次数少,尤其是作为全县最南部的村,要参加县上的培训,真的有点远,也不方便。现在党校就建在了乡上,还在秋池湾村建了教学基地,在家门口就能听上实用管用的培训课,这对我们农村党员来说很方便。”渭源县峡城乡秋池湾村党员侯东生说。

渭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占武介绍,针对县级党校培训承载力有限、农村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强、集中培训组织难等现实问题,渭源县把建好乡镇党校作为新形势下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要求,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县级专题训、乡镇示范训、村社兜底训“三级联训”的总体思路,突出“多能合一、一校多点”,推动资源整合、力量下沉,围绕全县中药材、乡村旅游、畜草、马铃薯等产业分布实际和“六有”标准,将全县16个乡镇划分为3个片区,依托片区中心乡镇建立片区党校,辐射带动建成乡镇党校16个,现场教学基地、教学点24个,不断推进“标准化、多元化、规范化”乡镇党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延伸到第一线、最基层,打通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计划通过3年的时间,实施乡镇党校建设‘基础提升攻坚三年行动’,着力把乡镇党校建设成为优质资源的配送站,基层党员兜底培训的承接地,区域党员教育工作的服务点,推动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李占武说。

精准施训,打造“多元课堂”

“回去之后,我要把学到的理念和知识传授给更多的群众,和大家一起种好党参,把这个富民的支柱产业发展好,带领大家一起勤劳致富。”在镇党校参加完中药材绿色种植和转型升级集中培训后,新寨镇黎家湾村党员何存杰表示。

“农村党员‘缺什么’,就‘补什么’;他们‘干什么’,就帮助他们‘学什么’。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我们一直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渭源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确保农村党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渭源县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主动向基层党员征求意见、了解培训需求,围绕推动培训课程内容体系化、模块化、个性化,在抓好共性需求课程设置的同时,针对种植类、养殖类、生产加工类、电商营销类、劳务类等不同培训对象,分时段、分片区差异化设置培训班次,“量身定做”培训课程,采取“跨乡镇联动”“一班一方案”“一班一课表”等措施,精心设计、科学定制首堂课、必修课、菜单课、实战课、互学课“五类课”,确保轮训培训工作质效,推动实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

榜样引领,培育振兴“领头羊”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范振喜同志的事迹让我感受很深,作为村党委书记,三十多年来一心为了群众,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这给我们农村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带领群众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在元古堆村举办的渭源县2025年农村党员进党校示范培训班上,看完影片《榜样9》后,上湾镇杨家寺村党员杨费兵不禁感慨道。

为推动农村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渭源县突出农村党员教育学用转化,围绕阵地建设、学员选派、师资储备、经费保障、质量评价、成效跟踪等方面,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健全了7项运行机制,扎实开展“源头先锋”工程,以“学习身边榜样”活动为抓手,组建农村党员先锋突击队245支、设立农村党员先锋岗1128个,组织农村党员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发挥作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践中,把培训成效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行动,当好发展产业的“领头羊”,做好带头致富的“领路人”……

作者:肖淑玲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