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 苏打盐碱地改土培肥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高玥
  • 作者:王臻
  • 2025-05-12 21:47:34

一、技术概述

东北是我国苏打盐碱地最大集中分布区。苏打盐碱地土壤盐分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主,土壤pH高,交换性钠含量高,黏粒分散性强,通气透水性差,耕层浅薄板结,土壤有机质极度匮乏,有机质含量不足1%,严重制约作物生长。针对上述问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创建了苏打盐碱地改土培肥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实现轻、中度盐碱地“消碱降盐、改土培肥、水肥同步、增产增收”。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苏打盐碱土区,可实现公顷产量10500~13500千克。采用该技术模式,土壤盐碱程度显著降低,3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平均下降0.5个单位,碱化度降低15%以上,有机质含量增加0.2%以上,玉米产量提高20%以上。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整地

1.施用有机肥和改良剂

充分利用当地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开展农家肥堆沤腐熟施用,轻度盐碱地有机肥用量为30~45米³/公顷,中度盐碱地有机肥用量为45~60米³/公顷,脱硫石膏用量为10~15吨/公顷,腐植酸或生物炭等有机改良剂1~3吨/公顷。

2.深翻

采用栅栏式液压翻转犁(配套拖拉机>140马力)进行深翻作业,翻耕深度25~35厘米,将秸秆及1/3的有机肥、脱硫石膏等改良剂翻埋至2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

增施有机肥

脱硫石膏改良剂

3.碎土重镇压

将剩余有机肥及改良剂抛撒到土壤表面,采用动力驱动耙或旋耕机进行碎土、混拌、平整、重镇压作业,防止失墒和风蚀。

(二)播种

1.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高产、耐盐碱的玉米杂交种,以中晚熟玉米品种为主。

2.播种时间

4月末至5月初,耕层8厘米深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即可播种。

3.种植密度

适宜种植密度7.0万~8.0万株/公顷。

(三)管道铺设

根据水源位置和地块形状设计铺设滴灌管道,干管长度≤500米、支管长度70~90米、支管间距100~120米、滴灌管长度50~60米。采用浅埋滴灌宽窄行平播,一次性完成施底肥、开沟、放管、埋土、播种作业。将滴灌带铺设在窄行内,滴灌带上覆土2~3厘米。最佳行宽为窄行40~50厘米,宽行80~90厘米,播后立即接好管道,及时滴出苗水,确保苗全、苗齐。

播种

管道铺设

三、水肥管理

(一)水分管理

自然降雨与滴灌补水相结合,灌水次数与灌水量依据玉米需水规律、土壤墒情及降雨情况确定,保证灌溉定额与玉米生育期内降雨量总和达到500毫米以上。

(二)养分管理

养分管理采用基施与滴施相结合,有机肥基施,磷、钾肥以基施为主,氮肥以滴施为主。实行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氮(N)220~240千克/公顷、磷(P₂O₅)70~90千克/公顷、钾(K₂O)80~100千克/公顷,追肥随水滴施3次。

(三)灌溉施肥制度

在实际生产中,滴灌施肥受肥料种类、地力水平、目标产量等因素影响,需要因地制宜。下表为滴灌水肥一体化配施方案。

滴水出苗

水肥一体化管理

四、化学调控

在6月末至7月初,玉米8~9叶展开期,利用无人机或高秸秆喷药机喷施化控剂,控制植株和穗位高度,增加茎秆强度,防止倒伏。喷施时要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喷施。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病虫草害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与土传病害;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防控技术,降低病虫草危害,保障玉米生产绿色安全。

(二)机械收获

适时晚收,一般在10月中旬。采用玉米收获机,在玉米生理成熟后,最佳籽粒含水量以20%~25%为宜。田间损失率≤5%,杂质率≤3%,破碎率≤5%。

机械收获

(三)秸秆还田

采用大马力收获机收获的同时,粉碎秸秆;再用秸秆还田机进一步粉碎,粉碎后秸秆长度≤15厘米,均匀覆盖于地表。为促进秸秆的腐解,在粉碎的秸秆上,施入尿素120~180千克/公顷;同时,喷施秸秆腐熟剂,施用量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秸秆粉碎

秸秆还田

六、应用案例

乾安县大遐畜牧场位于吉林西部半干旱区典型区域,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10℃以上积温2850℃,无霜期135~140天,土壤类型以黑钙土和盐碱土为主,土壤pH7.5~10.0。2020年以来,乾安县大遐畜牧场应用苏打盐碱地改土培肥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示范面积达到5万亩,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通透性,培肥了土壤,pH降低0.3~0.5个单位,碱化度降低10.0%~16.0%,土壤有机质增加0.2%,玉米增产31.5%。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孙云云、王立春、高玉山、刘方明、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吕岩、尤迪、姜航,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史宏伟、胡博,乾安县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刘刚、关长彤,大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韩喜龙、王冬磊、李雪梅,乾安县大遐畜牧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刘子良、刘启雷)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