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长寿花第二届浙江团餐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天南海北的团餐企业、行业专家、学者,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柜们”齐聚一堂,话趋势、谋新路。这场以“向新提质 厚植动能”为主题的大会,不仅端出了“数智科技+团餐”的硬菜,还让嵊州小笼包、缙云烧饼这些“土招牌”搭上团餐快车,蹚出了一条“小产业撬动大民生”的共富新路。
“团餐这口锅,要用数字化的火候来煨。”会上,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霍海梅表示,在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要运用好数字化手段提升团餐的效率和效益。浙江作为数智高地,团餐产业自然要抢抓这波“科技红利”。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张旭光现场抛出一个问题:“DeepSeek惊爆世界,团餐企业如何应用AI?”他举了个例子:通过智能算法,食堂能精准预测用餐人数和菜品需求,食材浪费能降三成;后厨机器人“掌勺”,标准化出餐既保口味又提效率。
会场的另一大亮点,是“地标美食+团餐档口”的战略合作。嵊州小笼包、缙云烧饼、兰溪牛肉面、衢州小吃……这些浙江人耳熟能详的“心头好”,今后要集体进军团餐档口。嵊州市小吃行业协会会长李康义笑得合不拢嘴:“别小看这小笼包,如今3万余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地,从业者超过10万人,年产值110亿元左右,如今搭上团餐快车,咱的‘包子大军’要冲向全国食堂啦。”
现场还启动了“浙江餐饮业团餐助农共富直通车2.0”。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沈坚掰着指头算账:“地标美食原料多用本地农产品,团餐渠道一开,农民种的小麦、养的土猪不愁销;企业标准化生产,又能把农户纳入产业链,增收路子更稳当。”
大会上发布的《2024浙江团餐高质量发展白皮书》,被不少企业代表戏称为“武功秘籍”。白皮书里干货满满,为行业提供了权威的数据支持和趋势分析。同时,还宣布了年度新锐团餐企业和团餐企业TOP50强榜单,表彰了行业内涌现出的优秀企业和个人。
浙江省政府原副省长盛昌黎在致辞中强调:“团餐行业要立足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局,加快数智化转型,让嵊州小笼包、缙云烧饼等地标美食通过团餐渠道走向全国,实现‘小产业撬动大民生’的战略价值。”
记者了解到,团餐这行当,早不是“大锅饭”的老黄历了。数智化让行业脱胎换骨,地标美食则给冷冰冰的档口添了烟火气。更妙的是,产业链上游连着田间地头,下游通着千家万户——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吃好,这笔“共富账”,怎么算都划算。
作者:林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