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农事渐忙。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羊街乡宗舍村委会羊期公路旁,产业工人们正在田间忙碌,一株株红薯苗被栽入田垄。一旁,村民杨绍华弯着腰查看幼苗的移栽质量。
今年45岁的杨绍华是羊街乡宗舍村委会熊箐村村民,也是当地最早进行家庭农场规模化种植的致富带头人。
“我家流转了120亩土地,算上自家的30亩,今年有60亩栽烤烟,60亩栽红薯,30亩栽蔬菜。等到明年,这片红薯地又可以轮作种烤烟,一年四季地都不会空着。”谈起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杨绍华指着红薯地介绍道,“我家一年要请将近1000个工。”
羊街乡位于开远市南郊,土地肥沃,光、温、水源充足,农业产业兴旺发达,当地产业用工需求旺盛。
杨绍华查看红薯苗的移栽质量。耿晓宇 摄
2014年以来,为了改善羊街乡生产生活条件,开远市烟草专卖局在上级支持下出资250万元,修建沟渠1800多米、机耕路2条,修建小型水库一座,配套3个容积为2000立方米的大水池,以及地边小水窖750余口,为当地农业规模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羊街乡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2024年,开远市烟草专卖局围绕粮烟轮作、多元产业经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方面,引导当地具备一定生产条件的种植户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型升级。2024年年初,在羊街烟叶工作站技术员的建议下,杨绍华尝试经营家庭农场。
杨绍华流转了100亩土地,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以“土地流转+专业化服务”方式进行经营,即土地一半种烟,一半作为烤烟轮作地块栽种玉米,大春收获后,再种植一茬小春蔬菜,增加经营收入。“规模化经营能保证作物产出规模,在保障收益的同时,能够为当地产业工人在花卉栽培、农产品包装之余增加短期就业机会,减轻经营主体自身压力。”技术员介绍道。
杨绍华在果园中。耿晓宇 摄
2025年,为完善家庭农场配套设施,杨绍华新建了两座生物质烤房,此外,他在村里承包了20亩果园,扩大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和品类。
经营家庭农场后,杨绍华的生活忙碌了不少,大春收获后,利用农田的剩余肥力种上萝卜、铁头白菜、荚豆,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节约肥料成本,让“一季”变“多季”,农务间隙,他和妻子一起打理自家的果园,产出的枇杷在集市上供不应求。
如今,杨绍华经营的家庭农场从靠单一种植模式到实现多元产业增收,吸引不少农户前来“取经”,为此,他也没有藏着掖着,“乡亲们相互帮助,一起把日子过红火才实在。”杨绍华笑着说。
作者:耿晓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