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黄金纽带串珠成链,解码浙江衢江“交通+”战略下的共富密码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方堃 黄慧佳
  • 2025-05-15 14:27:40

五月的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夏风轻拂绿野,货轮穿梭碧波。一场以路为媒的产业变革,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从智能温室的科技脉动到千年古村的唐风新韵,从水运枢纽的繁忙图景到短剧工场的创意迸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牵引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沿江公路:“交通+”激活共富新活力

全长18.8公里的沿江公路衢江段如鎏金玉带,将散落的乡村产业、民宿、体育、旅游等串珠成链,在阡陌间织就一条独具衢江魅力的“黄金纽带”。驱车20分钟,衢江未来农业示范区映入眼帘。走进智能温控大棚内,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数据,无土栽培区,自动化滴灌系统将养分精准送达每株植株根部。

“过去农产品运输真是一个大难题,新鲜度也难以保障。现在可不一样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农产品能够更迅速、更便宜地送到市场。”之江农业副总经理茅冠磊感慨,“园区二期预计在今年竣工投产,我们正在探索‘共富合伙人’模式——村民零成本入股,‘拎包式’参与,只需负责种植,我们提供种苗、肥料、栽培指导等全方位支持,真正让土地生金!”

以沿江公路的建设为契机,当前,园区正积极朝着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的目标迈进。未来,这片土地将突破传统农业基地的单一属性,蜕变为集生态观光、四季采摘、农事研学、沉浸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基地。

走出衢江未来农业园区,千年古村盈川村跃入视野。村内环境古朴典雅,青石板路蜿蜒曲折,白墙黑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

盈川村党支部书记占小林相告,得益于沿江公路的建设,这个曾因交通不便而相对封闭的小村庄迎来了新生。仅2024年,盈川村就累计接待游客数超过5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22万元增长到了157万元。“农村一般都有‘三闲’——闲人、闲房、闲地,为此,我们引进了专业运维团队,积极探索整村经营模式,结合沿江‘诗画风光带’建设,迭代升级村庄村貌,打造出了以唐风为特色的民俗风情村落。”盈川村驻村干部周凯俊说道。

“以前,村里房子空着,地荒着,人闲着。现在,房子变民宿,地变园区,人变管家,收入翻了几番!”村民周连福笑着说道。他把两层楼以每年每平方米60元租给旅游公司,每年能产生1.2万元收益。加上土地流转等其他补贴,家里每年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在盈川村,像周连福这样吃上“旅游饭”的农户已有100多户,每户年租金收入1.5万元左右。

如今,盈川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逐渐成为衢江的旅游名片。沿江公路的建成,带来的不仅是客流如织的新姿态,更是只只“青燕”回巢的新生态。

沿石板路行至村内,“90后”返乡青年段哲人经营的瀑布咖啡厅座无虚席,这个巧妙利用天然瀑布打造的网红打卡点,从去年元旦试营业以来,营业额就已超百万元。“赏瀑布、看江景,逛古村,我们的店在社交媒体上可火了,还有很多客人专程从杭州自驾2小时过来拍照呢!”段哲人说道,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返乡群体,为家乡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河水运:港区建设打造经济新引擎

在衢江港区大路章作业区一期码头上,起重机正挥舞着长臂,货轮整齐地停在泊位上,一派繁忙景象。“大路章作业区自2020年开港运营以来,已累计完成吞吐量近1500万吨,目前是钱塘江流域具备全时段、全天候作业功能泊位的作业区。”衢州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盛介绍。

从衢江港区出发,通过各大沿海港口、内河港口的水水中转、海河联运等业务,物流通达四海,为衢州的大宗散货、产成品走出去提供了通道。夏王纸业负责人王谨算了一笔账,企业进口的纸浆采用全程水路运输,每吨可以节省约60元的物流成本。

“近年来,‘公转水’运输的货品种类不断丰富,从最初的煤炭、砂石等少数基础货种,逐渐增加到工业盐、纸浆、粮食、钢材等多达30余类货种。”衢州市智慧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梦介绍,随着运输辐射范围日益扩大,已成功覆盖到江西、福建、安徽等地,有力地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另一侧,衢江港区大路章二期同样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海关查验区、检疫处理区和集装箱堆存区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值得一提的是,二期配套建设了保税仓项目、智慧冷链物流基地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助推产业集聚,加速构建现代综合物流新格局,推动衢州港向多功能、综合性港口转型升级,力争实现“家门口”就是“出海口”。

衢江港区从最初作为宁波舟山港的喂给港,逐步转型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枢纽港。去年11月,衢州港开通了首条集装箱外贸航线,“皖龙号128”的船舶带着一批氯化钙产品从衢州港启航,通过宁波舟山港运往加拿大蒙特利尔,进一步拓展了衢州海河联运航线服务网络,填补了衢州外贸出口集装箱航线的空白。

影视新星:交通区位催生产业新机遇

踏入美高短剧超级工厂,一股忙碌而充满活力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高端大气的办公室,奢华精致的豪华别墅,温馨和睦的家庭场景……这里几乎汇集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现代化拍摄场景,为新生代竖屏短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场地资源。

“去年年初,这里还是一块闲置土地,我们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融合城市发展愿景,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蓬勃兴起的短剧产业。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开发完成,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布置了200多个可供剧组拍摄的现代造景。”美高短剧超级工厂负责人戴文学介绍。

随着竖屏短剧市场的迅速崛起,拍摄场地常常供不应求。衢江的这家短剧工厂,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和完善的拍摄设施,成为了众多影视团队的新选择。“衢江这个短剧工厂就设在高速出口附近,我们剧组包车过来非常方便,特别是拍摄所需要的道具、设备都能够快速运输到位。”一位正在现场拍摄的导演与采风团分享,“这个基地基础配置完善、性价比也高,在这里,一个场景拍摄结束后,工作人员用小推车就能实现道具设备的迅速转移,大幅提高拍摄效率。”

据估算,美高短剧超级工厂拍摄成本预计可从80万元/部降至50万元以内。工厂基地于2024年6月底对外开放,8月正式运营,截至目前已拍摄短剧近300部,2024年整年产生营收5亿元,衢江区通过短剧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带动消费1200余万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沿江公路串联农旅资源激活乡村经济,四省边际枢纽港构建水运新格局,短剧产业基地借力区位优势快速崛起……衢江正以交通为笔,书写“路通百业兴”的生动故事。

作者:黄慧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