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四川朝天:科技赋能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张艳玲 冉金鹭
  • 2025-05-16 15:07:46

麦子黄时杏儿熟。5月15日,笔者走进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金牛农场,放眼望去,果园里的果树枝繁叶茂,饱满圆润的杏子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目前农场种植的30多亩杏子已陆续成熟,采摘时间在5月上旬到6月中旬,预计杏子产量在4万斤左右。今年我们还推出了游客入园采摘这一模式,最近几天,工人正忙着清理道路、疏果、采摘等,为5月17日正式开园做准备。”金牛农场负责人阳绪兰告诉记者,另外,早期油桃、蟠桃、黄桃等也陆续成熟,预计桃子总产量近10万斤。开园之后,游客可以同时采摘杏子和桃子两种水果。

图为村民提着刚采摘下来的枇杷。

据了解,金牛农场总面积200余亩,种有杏子、桃子、樱桃、李子、枇杷等小水果。农场种植的杏子主要有“金太阳”“红太阳”“凯特”“油杏”等品种,主要销往广元城区及周边城市。其中,依托当地良好的土壤、气候、水质以及独特的种植技术而培育出的“金太阳”杏,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汁多味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杏子不仅产量喜人,更因农场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引入的“纳米硒富硒水果培育技术”而备受瞩目,成为当地农业科技创新的又一标杆。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促进甲状腺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植物硒形态更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相比无机硒,生物利用率更高。”朝天区沙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赵绪斌介绍,纳米硒可作为植物营养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增强植物的免疫力,通过叶面喷施和土壤改良双重技术路径,让果树高效吸收纳米级活性硒,既保证了果实天然风味,又实现了营养价值的突破。

图为村民正在采摘枇杷。

“优质富硒特色川果生产与品牌建设只是起点。”赵绪斌说,接下来,农场将继续加强果树育种、农作物及果树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植物及植物生理、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力争形成“种植—加工—康养旅游”的产业链。

近年来,朝天区沙河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推动特色林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该镇发展樱桃、草莓、桃子、杏子、脆李等水果产业万余亩,形成了“四季有花开、四季有果采”的产业布局,通过举办樱花观赏周、荷花观赏季、水果采摘节等活动,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作者:冉金鹭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