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该技术模式以“选择优质抗逆品种、耐低温防病虫多效种衣剂拌种、密植栽培、水肥一体化、科学防控病虫害”为核心,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可实现花生荚果5250~5750千克/公顷的目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该技术模式主要适用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花生种植区。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精细整地
秋季旋耕土壤,深度15~20厘米,耢平、起垄,垄高12~15厘米,镇压蓄水保墒;每2~3年深翻一次,深度30厘米左右。风沙地块,宜于春季旋耕土壤,旋耕、施肥、起垄、镇压一次完成,垄高10~12厘米。
(二)优选良种及精细播种
优选品种:选择经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生育期120天左右、耐低温、综合抗性好、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如吉花9号、吉花16、吉花20等适宜吉林省栽培品种。
科学增密:采用大垄双行(90~95厘米)种植模式,种植密度15.9万~22.2万株/公顷;采用单垄(60~65厘米)交错种植模式,种植密度16.7万~20.8万株/公顷。
播种时期:连续5天5厘米耕层土壤平均温度,普通油酸品种稳定在12~15℃、高油酸品种稳定在16℃以上,土壤相对含水量以65%~70%为宜。
精细播种:采用单粒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刮平垄面、喷施农药(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铺设滴灌带、覆膜等作业,适宜播深3~5厘米;也可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方式播种。
(三)管道铺设
主干管可采用Φ90毫米或Φ75毫米的PE输水软管,支管采用Φ75毫米或Φ63毫米的PE输水软管。毛管宜选用滴孔间距20厘米或30厘米的贴片式滴灌带,出水量一般在1.8~2.5升/时之间,滴灌带供水距离不超过60米。播种完成后铺设供水主干管、支管,安装滴灌带,及时滴灌灌水,保证出苗。
三、水肥管理
(一)水分管理
遵循自然降雨为主、补水灌溉为辅,自然降雨与滴灌补水相结合,保证灌溉定额与花生生育期内降雨量总和达到450毫米以上。
(二)施肥管理
肥料采用基施与滴施相结合,全部有机肥和磷、钾、钙肥结合整地作基施一次施入;氮肥1/3基施,2/3滴施。基施腐熟有机肥30000~45000千克/公顷,氮(N)25~30千克/公顷,磷(P₂O₅)150~180千克/公顷,钾(K₂O)75~90千克/公顷,钙(CaO)75~90千克/公顷;滴施氮(N)50~60千克/公顷。适当施用硼、钼、铁、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三)水肥一体化管理
实行总量控制、分期调控。主要是2/3氮肥(N)50~60千克/公顷随水3~4次施入。
四、化学调控
在盛花后期至结荚前期的生长旺盛时期,当主茎高度达到30~35厘米时喷施生长调节剂进行调控。如第一次喷药15天左右主茎高度超过40厘米时,应再喷1次。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科学防控病虫草害
1.种子包衣处理:选用含有咯菌腈、噻呋酰胺、福美双等成分的高效低毒多功能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与土传性病害。
2.化学除草
(1)苗前除草:采用精异丙甲草胺96%乳油643.5~808.5毫升/公顷+二甲戊灵33%乳油702~867毫升/公顷+乙氧氟草醚23.5%乳油111~136.5毫升/公顷,在花生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较湿润时封闭处理。
(2)苗后除草:采用480克/升灭草松水剂2250~3000毫升/公顷与960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0~450毫升/公顷复配剂,在杂草3~4叶期,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防治。
3.病虫害防控
(1)土传病害:选择11%精甲・咯・嘧菌悬浮剂9~10毫升/千克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
(2)叶部病害:选择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900~1500克/公顷,或选择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0~45毫升/公顷,叶面均匀喷施,隔14~21天施药1次,共施药2~3次。
(3)主要虫害:在播种期,采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5毫升/千克种子包衣防治蛴螬,或利用灯光、性诱剂或食诱剂诱杀金龟甲害虫;采用黄板防控蚜虫。
(二)机械收获
当70%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色斑块时,及时收获。采用分段收获方法,花生收获机挖掘、抖土、铺放、田间晾晒一次完成。植株在田间自然风干5~7天后顺垄翻晒,当荚果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用摘果机摘果。覆膜栽培的花生要清除残膜并回收。
六、应用案例
2024年在花生产区双辽市红旗街道官井村应用该技术模式,种植花生品种吉花20,经专家测产,平均亩产386.3千克,较对照田平均增产78.0千克,增幅25.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陈小妹、高华援、赵跃、李美君,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吕岩、尤迪、房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