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金佛山下“甜蜜事业”绽放 重庆南川创新中蜂代养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燕
  • 作者:邓俐 邓佳星 魏邦荣
  • 2025-05-17 12:24:33

春日的重庆南川区头渡镇柏枝村,漫山新绿间传来阵阵蜂鸣。5月14日,一场以“小蜜蜂”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实践在这里悄然展开——通过创新中蜂代养模式,当地230户村民(含30户脱贫户、20户移民户)正携手将金佛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甜蜜收益”。

柏枝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以500箱优质金佛山中蜂种群为纽带,构建起“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联动体系。“我们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采购蜂群,让农户以极低门槛参与。”村支书张春会介绍,每户代养一箱中蜂仅需缴纳100元押金(期满全额退还),管理费可选择每年50元或1斤蜂蜜,真正实现“零风险创业”。

技术与销售的双重保障,让农户吃下“定心丸”。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所长姬聪慧承诺:“研究所将提供全程技术保障,包括蜂群健康监测、病害防控培训及养殖技术指导,确保代养户‘养得活、产得出、卖得好'。”由重庆市蜂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南川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中华蜜蜂保种场场长唐洪牵头的专家服务队,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提供全天候技术支持。“我们每周都会到现场指导,教村民如何科学管理蜂群、防控病害。”唐洪翻开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近期的技术服务安排。销售端,符合标准的蜂蜜可直接以50元/斤的价格售予合作企业,形成产供销闭环。

“过去想养蜂怕没技术、愁销路,现在村里把路都铺好了!”水库移民户娄义龙今年认养了130群蜜蜂,准备大干一场:“在技术方面,市畜科院和南川畜牧中心的专家经常来指导,技术上我是不担心的;在产品的销售上,我卖不完的,唐会长和畜牧中心也接收我的蜂蜜,在销售上我也不用担心。”脱贫户李兴平同样尝到了甜头:“政府给政策、村集体搭平台、企业保销售,我们只管专心养蜂!去年我领了5箱,收益还可以,赚了5000块,今年我又领了10箱,想把规模整大点,多赚点钱。”捧着新领的蜂箱,他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

这种创新模式已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效应。据唐洪测算,去年试点的150箱蜂群共产蜜1500斤,按最低收购价计算创收15万元。南川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主任陈伟表示:“中蜂养殖契合金佛山生态优势,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更让‘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是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的典范。”

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总结柏枝村经验,在全区围绕178旅游环线推广“中蜂代养2.0模式”,构建“一村一品”蜂业格局,力争三年内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全力打造金佛山中蜂蜂蜜品牌。

如今漫步柏枝村,标准化蜂箱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林间,嗡嗡的蜂鸣声与村民的欢笑声交织成曲。随着中蜂代养模式的深化,这片金佛山下的土地,正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邓佳星 魏邦荣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