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用“微调解”撬动大治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激发乡村善治新动力掠影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吕璐芳
  • 作者:吕兵兵 吴云峰
  • 2025-05-19 14:27:41

“孩子沉迷手机不愿务工”“墙头高度引起邻里纠纷”“陈年积怨导致恶语相向”……在人口外流且老龄化的乡村,如何帮助农民处理这些看似琐碎的“家务事”,如何让这些“小矛盾”不要引发“大事件”?

近年来,在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总有一些平凡的身影,他们来自乡村、扎根村居,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诚化解心结,用爱心服务群众,成为费县乡村治理中最温暖的“和事佬”。

党建织密“服务网”,激活治理末梢

“我们村通过网格时刻关注着村民的大小事儿,做到矛盾纠纷及时掌握、提前了解,积极推动化解,真正解决村里老少爷们的实际问题、解开心里疙瘩。”日前,在大田庄乡黄土村,村党支部书记丰丙福说。

该村是典型的林果产业村,位于费县林果批发集散中心,盛产大樱桃等优质果品。人口1500余人,全村划分1个总网格、9个分网格。2024年10月,村民刘修银因门前路面抬高与邻居刘德本争执不下。丰丙福(家中排行老二,村里人称“丰小二”)3次上门调解,最终以“斜坡方案”平息纠纷。村民竖起大拇指:“还是‘丰小二’有办法。”

从“物理到场”到“职责在线”,是费县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一项举措。该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落实村级党支部责任,已实现“网格巡访+村民自治”常态化。在此基础上,鼓励基层通过优化村规民约、就近就便建设“院落会”“板凳会”等村民议事说事点等举措,打造“一镇一品”调解品牌,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

多元助力“和事团”,凝聚调解合力

在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的大田庄乡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伟是退役老兵,常挂嘴边的话是:“群众找咱,就是信咱。”

2020年,周家庄村里修建沿河路需占用八旬老人周传成的土地,老人比较固执,一直不松口。该村通过“清和紫藤”调解会,以“修路惠及全村”为突破口,动员老人儿媳参与助力,最终以“土地流转+菜园置换”达成和解。如今,沿河路游人如织,周传成在家门口卖起土特产,笑称:“这路修得太好了。”

“近年来,大田庄乡立足乡村美、乡风淳的优势,主动开展‘四信四力’乡村善治全乡试点,积极推动村居自我管理服务能力、服务群众机制体制、群众诉求办理质效三个显著提升。”大田庄乡党委副书记王全全说。

从“家长里短”到“田间地头”,费县吸纳政治上靠得住、群众中有威望、工作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无职党员、老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乡土力量,以“倾听+法理+耐心”为工作准则,形成“党建主导、热心人补位”的自治模式。

品牌赋能“善治圈”,提升服务质效

胡阳镇北尹社区东风村一起遗产纠纷历时多年,五位子女因宅基地继承和赡养费用争执不休,纠纷重重,貌似不可调和。

社区党总支书记石廷德,以“情义融化法、情法并用”逐个沟通,历经3个月,2024年1月30日,五位继承人十分满意,感慨道:“石书记说得在理,我们服。”至此,多年的纠纷最终以案结、事了、人和的形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9年,北尹社区成立多元解纷联调中心,社区党支部书记石廷德牵头打造“实话石说”调解室,如今已经成为村民的“解忧驿站”。“在我们社区面对的通常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地畔纠纷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更多的是情感的牵绊和积怨,很多矛盾涉及的法、理、情都是相通的。”石廷德说。

目前,费县已培育“丰小二”“清和紫藤”“有事好商梁”“实话石说”等20余个村级调解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玉超介绍:“我们以‘情、法、理’融合的联调机制,低成本、高效率解民忧,让乡村善治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作者:吴云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