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农金文化 详情

廉根深植千树里 清风长拂万林梢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王琴
  • 作者:冯霞飞
  • 2025-05-20 16:15:34

入行近两年,我所在工位窗口外的几棵树从抽芽到落叶已轮转两次。看着它们扎根水泥地却年年向上生长,忽然懂得:金融人的成长,何尝不是一场同树的修行?我们应像树一样,把根扎进合规的土壤,让枝叶沐浴清廉的阳光,在风雨中修剪贪念,在共生中守望森林。

培根:在合规中深植清廉之根

树根深扎土壤,是为了一场“不动摇”的修行。在我入职不久的某天上午,窗外阳光透过柜台玻璃,在农民工大叔的防护帽上投下光斑。他攥着带泥渍的存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姑娘,老伴住院等着缴费,回家拿身份证来回得两小时……”看着他眼角的皱纹和工装袖口消失的纽扣,我心头动了动,脱口答应手工输入证件号开始办理。直到系统弹出授权窗口,我才惊觉看似“善意”地越界,实则在合规防线上凿开裂缝。“我们在这儿存了十几年钱,通融通融呗。”后来类似的请求声不时出现,却让我愈发清醒:金融人的根,必须扎在合规的土壤里。就像胡杨把根系深扎戈壁才能抵御风沙,合规意识就是金融人的“生存本能”。那次违规操作的教训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明白:播种初心不是喊口号,而是以合规意识为养分,让“廉洁从业”的种子在每一次业务流程生根发芽。

育干:在文化中涵养清廉之魂

根系稳固后,树木需向上生长汲取阳光。在盐亭文同清风馆里,北宋廉吏文同的“墨竹图”静静挂在墙上。他在衙署栽竹自勉,以“一琴一鹤”拒受馈赠,让“廉者民之表”的古训有了具化模样。苏轼说他“画竹必先成竹在胸”,我想,这“竹”何尝不是刻在心底的廉洁标尺?在日常警示教育片里,落马干部痛哭流涕的画面与文同的故事形成强烈对照。一边是“心有戒尺”的千年传承,一边是“因贪腐失节”的现实镜鉴,让我懂得:廉洁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就像竹子节节向上生长,金融人要从历史典故中汲取养分,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竹节松心”的品格——现金管理一丝不苟,信贷尽调追根究底,让每一次盖章、每一笔账目、每一个业务节点都浸润清廉之光。当廉洁从“被动约束”变成“主动信仰”,我们便在文化滋养中长出了精神的主干。

修枝:在制度中剪除腐败之枝

繁茂的树木,若不修剪,便会旁逸斜出,成为病虫害的温床。四川宋某某案便是最痛的警示:这位农商银行“一把手”违规出具4亿元保函、受贿近千万元,暴露出“一言堂”下的制度失灵。权力若缺乏制约,便如无人修剪的猴面包树,枝干疯长终将挤压正向生态空间。这背后,是决策机制的形同虚设,是监督体系的严重缺位,更是对权力敬畏之心的丧失。案发后,涉案机构拿起制度这把“修剪刀”:追责问责、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引入第三方审计……就像园林工人剪除歪斜枝干,这些“阵痛”是为了森林的长效葱郁。如今再看贷款审批流程,多道滤网层层把关,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制度不是束缚,而是保护——当每笔业务都经过刀刃向内的“制度体检”,腐败“病虫害”失去滋生的温床,金融之树方能茁壮成长。

成林:在共生中构筑生态之基

一棵树只能遮阳,千万棵树才能抵挡风暴。中国人民银行四川分行打造“蜀银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其标识融入熊猫与布币元素,凸显地域特色,数据显示,“云上廉洁文化展厅”这个整合全省53个市州廉洁资源的平台,上线首日访问量破千,累计浏览超7万人,有力增强了廉洁文化引领力;四川农商银行以开展“十个一”活动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载体,进一步培育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倡树廉洁理念;盐亭农商银行常态开展“七廉”活动,进行“护廉、守廉”大走访,推动了廉洁家风建设……这些实践如大兴安岭的红松群落,一棵树或许看似单薄,却因根系相连而坚不可摧。当廉洁从“个体坚守”迈向“行业自觉”,当每棵“清廉之树”都能带动另一棵树,金融生态林便有了不可撼动的根基。

以树为镜,便知成长需深深扎根;以林明志,方懂坚守要久久为功。廉洁之根深植于千树万木间,清风自会拂过万林树梢。愿我们都能成为金融生态林中的一棵好树,根系深扎于大地,枝叶舒展向星空,共同撑起一片清澈明净的金融天空。

作者:四川盐亭农商银行

作者:冯霞飞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