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从牧场到餐桌:宁夏吴忠黄金奶源带上的现代化图景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吕璐芳
  • 作者:张国凤 何杉
  • 2025-05-21 16:06:27

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五里坡村,成片的现代化养殖场在西北的晴空下铺展开来,智能牛舍内恒温系统与自动喂料设备有序运行,奶牛成群进食,新生牛犊在隔离栏中健康成长。作为全国奶产业重点区域,近年来,利通区通过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选址时我们特别考量了日照时长和环境特征。”宁夏吴忠市国喜牧业澳牛养殖基地负责人吴昊指着阳光充沛的牧场介绍,“奶牛喜干燥,这里的沙土地能有效降低乳房炎发病率,加上38.5度黄金奶源带的天然优势,丰沃的土壤和独特气候让牛奶品质更上层楼。”正如他所言,这片位于北纬38.5度的土地,正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书写着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吴忠市利通区,从“牧场到工厂”的每一个环节,都涌动着奶业升级的鲜活实践,走进宁夏昊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挤奶车间,现代化设备让奶牛进入了“舒适圈”,巨大的挤奶转盘上,技术人员只需简单操作挤奶设备,1分钟便可产奶300余公斤。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利通区奶牛存栏已达22.79万头,其中成母牛占比38.5%,日产鲜奶量突破3100吨,生鲜乳合格率持续保持100%。全区103家规模养殖场中,21家向蒙牛日供1160吨原奶,23家为伊利输送745吨,夏进、雪泉、小西牛等乳企的收购网络也在不断扩展,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项目的创新。利通区在落实奶牛优质冻精推广项目方面,推广使用生产性能全球排名靠前的优质种公牛冻精7.15万支,实施推广饲草复种一年生禾本科牧草项目,推广种植面积8000亩,目前已推广使用生产性能全球排名靠前的优质奶牛冻精3.8万支以上;同时落实畜禽生产性能测定项目,项目期内完成奶牛规模养殖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12000头,使测定牧场总体养殖效益提高3%养殖场普遍采用DHI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推广全球顶尖种公牛冻精7.15万支,饲草复种项目让8000亩土地实现“一年双收”。

如何用政策“组合拳”精准滴灌牛奶产业,成为目前乳企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作为宁夏奶业核心区,利通区始终将奶产业视为乡村振兴的“白金产业”。前不久,宁夏首家县级乳制品加工行业协会在利通区成立,协会重点围绕“质量安全”与“科技赋能”两大方向发力,构建“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格局,强化从“牧场到餐桌”全链条质量管控,推动企业落实生鲜乳收购、加工、储运等环节的标准化操作,确保消费者喝上“放心奶”。围绕“扩群增量、提质增效、全链升级”目标,利通区以715万元奶牛冻精补贴、60万元生产性能测定补贴、1000万元纾困担保贷款等6项专项政策为抓手,构建起覆盖“育种-养殖-饲草-加工”全链条的支持体系,缓解中小主体“融资难”痛点。

此外,当地建立产业风险处置机制,对经营不善关停的牧场,积极协调空置圈棚进行转租,并及时掌握牧场欠薪、饲草料欠款等经济矛盾纠纷,沟通法院等机构协调解决矛盾纠纷问题。

站在五里坡的养殖场边,黑白相间的奶牛群与光伏牛舍构成现代农业的生态画卷。从“一杯奶”到“一条链”,从现代化挤奶车间高效运转的流水线到乳制品琳琅满目的货架陈列,在利通区这片位于38°黄金奶源带的沃土上,正绘就出一幅“从牧场到舌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画卷,让带着“塞上风情”的牛奶“鲜”飘万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实习生 何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