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浙茶出海,何以稳行?——“三个视角”解析浙江茶叶外销市场突围战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朱海洋
  • 2025-05-22 16:08:03

近两年,中国茶叶外贸面临不少“大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贸易壁垒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地缘冲突加剧也增大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尽管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茶叶仍以稳健步伐迈向世界,但不可否认,绿茶、红茶等传统主力品类“量涨价跌”的趋势难以遏制。

浙江是中国茶叶出口大省,2024年,出口量达到15.6万吨,出口额4.72亿美元,再次双双位居全国首位,其中绿茶占到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今年前三个月,浙江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增长均超过两位数,取得首季“开门红”。记者发现,浙茶外销市场稳固的背后,也悄然发生着诸多变化。

5月2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延续“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主题,旨在以茶为媒,搭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品牌、茶旅游和茶消费的全方位交流平台,汇聚全球茶业智慧。从展会上呈现出的新态势,再结合近几年,浙江各地所推出的新举措,“三个视角”解析浙茶出海突围战颇具意味。

视角一:文化先行扬茶韵

杭州不靠海,却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早在南宋时期,丝绸、茶叶、瓷器等从这里装船,再将香料、黄金、宝石等载回。在今时的余杭区径山镇,这里的径山寺被视作禅茶文化的地标,所孕育的宋代茶宴仪轨,后来一度传至日本,至今仍有诸多交流。

2022年,由浙江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径山茶宴就是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非遗到世界非遗,走向更大舞台后,也开启了新的窗口。

茶博会上,在杭州展示馆的中心泡台,像“宋式点茶”就引来了不少国际友人的目光和参与。据介绍,5月下旬,余杭“径山茶宴”非遗展演团队将赴法国巴黎,参加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中国味道”主题活动,下个月,当地多家茶企还将亮相日本大阪世博会,共同唱响“天下抹茶出径山”的金字招牌。

图为国际友人正在茶博会上品茶(资料图片)。

茶叶出海,文化先行。近几年,浙江诸如此类的茶文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从浙南群山到东海之滨,每年2月,由“乌牛早”拉开浙江春茶季大幕,接下来由南至北,几乎每个茶叶主产县都有着独树一帜的茶品牌,背后则是各有千秋的茶文化。可以说,软文化在浙茶出海中打出了硬招数。

最近,温岭市大溪镇就举办了一场“茶韵古今·对话世界”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来自亚美尼亚、埃及等国家的国际友人,通过体验茶叶采摘、聆听茶故事、品味传统和新式茶饮等方式,感受“老字号”——方山云雾茶的独特魅力,更别有一番韵味。

浙江有许多侨乡,借助“侨”风扬茶韵,日益成了共同选择。在丽水市,景宁的惠明茶是历史文化名茶,青田的咖啡文化又具时尚感,全市47.3万华侨遍布世界,为更好地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像景宁邀请侨界人士担任“海外推介官”,庆元县则建立“茶乡侨缘驿站”,还与福建松溪、政和、寿宁三县共同成立“浙闽毗邻四县侨务联盟”,借助武夷山一带茶产业,携手做大做强海外市场。

事实证明,打好文化这张牌,具有厚积薄发之效。对此,武义县茶业有限公司已开始尝到了“产品出海”与“文化出海”相辅相成带来的甜头。今年,该公司实现绿茶出口760多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8%。公司总经理章亚平深有感触道:“只有茶文化走出去了,才能实现更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在品牌塑造上继续发力,努力让武义茶香飘世界。”

视角二:“一带一路”迸机遇

两千多年前,商旅行人往来于古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交流新时代。两千多年后,“一带一路”倡议让这条路重焕光芒。修铁路、开班列,沿线许多国家和城市都盛行茶叶消费。斗转星移,茶叶在时空转换中未曾磨灭,“一带一路”更是为其海外拓展释放更大机遇。

地处绍兴嵊州市的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出口企业,曾遭遇出口业务阶段性危机,出口额一度下滑至2000多万美元。面对困局,公司一手内抓质量,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手则外拓市场,实施全球化市场突围战略,在摩洛哥、马里设立分公司,组建本土化营销队伍,与多国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华发茶业”的负责人相告,通过系统化策略调整,公司自2022年起实现出口业务恢复性增长,去年出口额回升至5000万美元以上。据了解,嵊州所产龙井茶约占全省产量的1/4,既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产业,也是全国茶叶出口第一县。这几年,“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和地区在整个浙江茶叶海外市场的角色,正越来越重要。

浙茶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茶叶两万多吨,销售网络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董事长陈星告诉记者,近年来,集团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平台建设,加快促进茶叶出口转型升级。“接下来,我们将把握‘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机遇,发挥传统外贸企业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品牌化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出口茶质量和效益,同时开发更多适销新产品,满足多元化的茶叶消费需求。”陈星说。

图为浙茶集团在茶博会上的展区(资料图片)。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浙江对非洲茶叶出口额达25.9亿元,约占全省出口额的71.3%,出口量达12.2万吨,占全年茶叶出口量的74.8%,均位居首位。以武义县为例,欧美茶叶出口几近停摆,瞄准乍得、埃及、尼日尔等中东和非洲市场,尤其是根据阿拉伯客户需求,尝试推出添加香料的阿拉伯茶,反倒不断向好。

视角三:新兴茶食出骑兵

举办七届的中国国际茶博会,俨然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之一。作为东道主,浙江在中心展示区的场馆最为吸睛,上百种琳琅满目的产品,淋漓尽致展现了近年来名优茶发展的巨大成就。记者发现,今年,浙江馆还特别设立了新茶饮展示展销区,不少产品在海外市场同样刚崭露头角,就展现出十足人气。

杭为茶都,如今形成了以“西湖龙井”为龙头,“径山茶”“千岛湖茶”“建德苞茶”等地方公用品牌百花齐放的新格局。近年来,依托多个著名茶叶科学研究机构的先发优势,杭州加速开辟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新赛道,还专门成立“茶食茶饮创新发展研究院”。茶博会上,茶叶以年轻化形态走进都市生活,令人眼前一亮,借助“冷萃锁香”技术保留径山茶鲜爽,抹茶冰淇淋成为夏日爆款,还有龙井与啤酒的联袂,更别有一番滋味。

图为茶博会上的杭州展示馆(资料图片)。

说到“三茶统筹”,杭州展示馆中的智能抹茶机更是典型:1分钟即能制作清新抹茶,2分钟完成抹茶拿铁,3分钟制作宋韵抹茶,正加速走进千家百户。对于抹茶,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静满怀信心:“抹茶是直接入口的食品,对原料种植管理和生产加工工艺要求很高,这款径山抹茶在海外日渐受到认可,相信路子会越走越宽。”

在杭州市余杭区,还有另一家茶企,名叫杭州茗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两年创新研发推出了抹茶粉、低糖速溶茶等产品,不仅成为国内众多知名茶饮品牌的供应商,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看到这一前景,公司还在丽水莲都区开设全资子公司,新建了6条生产线,专注茶粉及茶提取物生产,细分领域市场占领率全国前三。企业负责人相告,今年一季度,公司抹茶粉等产品的出口额同比增长43%,下半年将更加可观。

图为茶博会期间举办的2025新茶食高质量发展论坛(资料图片)。

近年来,国内茶饮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不少新茶饮品牌纷纷将战场移至海外。为了构建更加完整的供应链,浙江专门就茶饮品专用原料茶和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力求突破新茶食产业化的壁垒和难题,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多元化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还成功推出了龙井茶证明商标溯源标识,将证明商标管理延伸到蓬勃发展的新茶食和新茶饮。

“接下来,浙江将聚焦新茶食,依托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和‘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一方面推进茶叶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生产,筑牢传统茶叶产业基础,做优做美茶叶品质,另一方面推进茶叶多茶类、多品牌、多元化创新,构建‘茶+’产品新赛道,做长做富产业链条,推进新茶食扬帆出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良伟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