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浙江桐乡:“艺术互联网学校”点亮乡村美育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朱海洋
  • 2025-05-24 17:36:44

最近,浙江省嘉兴市公布了学校体育及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典型案例,摘得15个美育典型案例之一,这让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校长殷伟根喜出望外。近几年,围绕“子恺特色文化”,学校积极推进“一校多品”艺术特色课程和品牌创建,着力探索传统文化、非遗项目等的传承与融合,让学生在学艺的同时育德,形成了一张美育“金名片”,开始声名远播。

同样感慨万千的还有此次入围美育优秀案例的桐乡市洲泉中心小学校长徐晓峰,其特色招牌在“技精艺善”,主要做法是以“艺善少年”评美育表现,激发学生多元化的艺术技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跨学科实践美育路径。说实话,多年前,这些乡村学校谈及艺术教育,往往只能靠边站,如今能脱颖而出,固然靠自身开拓,却也离不开桐乡“艺术互联网学校”的持续赋能。

“艺术互联网学校”是浙江推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3月,桐乡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开始探路。该市教育局副局长路茂方列举了当时的一组数据,以显示乡村美育教育之困:桐乡共有28所农村学校,美术专职教师配备齐全的学校仅4所,许多都由兼职教师任教,学生美术素养优秀率仅为12.4%。

试点的初衷,剑指乡村学校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教师缺、资源少、素养低”等突出问题。坦率讲,艺术类教师的结构性短缺,一时恐怕难以解决,探索“艺术互联网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现代技术予以破局。在桐乡,名为“桐艺云校”的乡村美育综合平台很快应运而生。

记者看到,在这个“空中课堂”,不仅集合了课程研发、教学直播、资源拓展、教师研训等功能,还将乡村美育“云上智评”分析系统纳入其中,专门开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学生课堂表现与作业评价系统,为教师开展精准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目前,该平台已上线7大艺术场景活动,累计开发教学资源1820个。

如果说技术平台解决的是资源整合问题,桐乡抓乡村美育的另一手在后半篇的“育人体系”。在过去实践中,学生参与线上同步课堂,往往除了听、看、说,很难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体验,后者对于美育而言,无疑至关重要。对此,桐乡追求的是人机合璧,创新打造师生零距离授课的乡村高效美育沉浸式教学生态。

为了破解“谁来上云课”的难题,桐乡特意遴选出一批名师,以“客座名师”的身份进入互联网学校,结对3所农村学校先行先试。紧接着又趁热打铁,以市区为中心,设立7所艺术互联网学校分校,将整套软硬件加速复制。其中,当地有个重要理念:艺术互联网教学并非代替,或者包办村校常态的美术课,而是作为能力和体系的重塑。

“我们希望的是授人以渔,比如创造‘线上名师+线下助教’双师协作机制,重构备课、授课、指导、评价等教学环节,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又比如,首创‘双屏互动’教学新模式,让学生现场演示与名师远程指导同步进行,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生参与度;此外还有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营造‘名师就在身边’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路茂方说。

据了解,三年来,桐乡已累计出台了10项制度文件,构建起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管理体系,尤其针对人才保障机制,组建包含工作组、课程组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建立起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美术素养优秀率已提升至2024年的36.7%,乡村学校的“小梵高”“小莫扎特”正在不断冒出来。

截至今年2月,桐乡已实现“艺术互联网学校”在区域内乡村小规模学校全覆盖,累计开展“双师一班”艺术教学2320课时,受益学生达1.5万多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借助于建立起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如今,该做法正跨越山海,推广到浙江开化、四川松潘、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沙雅等地,实现了“一地创新、多地复用”的良好效应。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