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夜学,其实太阳还未下山。5月22日,傍晚5点半,在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径游村的乡村学堂,4楼小会议室里已坐满了人。主讲人名叫谷立凯,来自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名种苗技术员,脱掉工服成了讲师。围绕蔬菜嫁接育苗技术,一个小时深入浅出的讲述,让人听得意犹未尽。
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是传化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自“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启动运营以来,推动“人人都是讲师、个个都能分享”理念落地,通过开放技能培训参与机制,不仅面向内部员工,还广泛邀请平台入驻企业职工,以及所在三个村的老百姓一起参与,因为管用受用,号召力越来越强。
“00后”俞舒雨毕业后,成了“农创村”里的一名主理人,主营研学业务,面向中小学生演绎“一粒种子的旅行”。迄今为止,“乡村夜学”举办了20多场,涵盖品牌设计、商务接待、摄影摄像、理财管理等多个领域,只要一有空,她绝不缺席。实干创业,带着问题学,更加如饥似渴,这些知识尽数转化成职业技能。
“老农人”亦有收获。63岁的章学成是本地人,如今家门口再就业,就在传化的农业基地里劳作。干了一辈子农活,听完古立凯的分享才晓得,原来育个苗、种个菜还有如此多讲究。不仅是技能培训,下了班后,走进由传化集团、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浦阳镇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全区首个镇街全民艺术学堂,舞蹈、戏曲、摄影、二胡、书法等课程,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兴趣爱好,则为文化润心,已有超千人次参与。
作为企业员工,五年前入职传化集团的王超凡同样深有感触。2022年,供应链管理专业出身的他,从物流板块换岗到农业板块,可谓两眼墨黑。这些年,围绕农业科技主题,公司组织开展了30多场“乡村夜训”专业培训,这让他快速“充电”。如今,“谢径安”项目声名远播,参观考察队伍络绎不绝,王超凡偶尔也得化身讲解员,面对各类专业问题,已能自如应对。
传化是一家多元化、多品牌、全球化的实业集团,布局有化工、物流、科技城、农业等业务,员工总数约1.6万人。一直以来,该集团立足于稳岗位提技能,做好激活职工内生动力这篇大文章,把全员热情调动起来,把队伍水平提升上去。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素来是其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核。
每年,传化集团都会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职工技能培养。2024年,职工人均学习时长75小时,同比翻了一番。集团工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职工的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集团不仅予以学费全额补助,还专门搭建了“传化技能学院”体系,每年培养技能人才超过3500人次,还建立了2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既是难题攻关平台,也是大师传承阵地,同时每两年举办技能大比武,去年覆盖31个专业超1.5万人次,形成技能攀升的比学赶帮超。
过去,因为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相对传统,传化集团有不少重复性、简单作业岗位。如今大为不同,很多都是智能化黑灯工厂,背后则是多年来数字化建设的成果:用数据驱动代替手工作业,用数字工具代替重复劳动,也用智能技术武装职工。据介绍,从办公到管理,从市场到服务,从智造到供应链,眼下,集团正大力推进12大领域58个场景的“AI+”建设,既让职工掌握现代科技,更让职工参与到时代浪潮中去。
值得一提的是,传化集团每年还将企业增量利润的15%-30%作为效益奖金发放,对所有岗位形成分享机制,同时创新了合伙人二元机制,让职工在传化平台上自主创业,很多新业务和新产品得以成功孵化。近年来,传化人均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
“企业发展好了,个人也取得成就,职工觉得有干劲、有盼头,企业也就有动力、有活力,才能在新趋势中持续向前发展。”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面向未来,将始终聚焦稳岗位提技能,坚持依靠员工发展企业,打造新时代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队伍,做好企业变革创新的大文章,向着新质生产力方向稳步迈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