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5月22日,农业“强国行”专项行动六郎镇工作站揭牌暨湾沚区再生稻高质量发展科技小院授牌活动在东八村农事服务中心成功举行。江苏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敬江,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廖志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收获装备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唐忠,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少仁,六郎镇党委书记许小兵,湾沚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峰,六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备等同志参加。江苏大学携手芜湖六郎镇共建农业“强国行”工作站,也是全国首个农业“强国行”专项行动工作站,标志着江苏大学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上迈出关键一步,也彰显了双方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坚定决心。
此次农业“强国行”专项行动·六郎镇工作站揭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的重要实践。江苏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敬江在致辞中表示:“江苏大学作为我国农机领域的领军高校,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为六郎镇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此次农业“强国行”专项行动·六郎镇工作站揭牌彰显以下主题:
一、政校协同 共筑农业科技新高地
活动现场,江苏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敬江,六郎镇党委书记许小兵,湾沚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峰等领导共同为工作站揭牌。杨敬江在致辞中指出,农业强国建设是党中央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江苏大学作为国内农机领域的领军高校,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此次合作将依托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为六郎镇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农业“强国行”专项行动六郎镇工作站以“践行农业强国、创新引领六郎”为主题,旨在搭建校地协同平台,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工作站将聚焦再生稻智能农机及新质生产力领域,开展系列专家讲座、技术现场演示、种植收获技术培训等活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六郎镇转化落地,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二、五强目标 引领农业现代化转型
杨敬江在讲话中强调,农业强国建设需具备“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五强”特征。江苏大学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聚焦三个“着力点”:一是破解农业“卡脖子”难题,围绕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二是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搭建高校、企业、农户多方协同的创新平台;三是培育“新农人”队伍,实施“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双轮驱动计划,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三、多方联动 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六郎镇党委书记许小兵表示,工作站的成立将为六郎镇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六郎镇将与江苏大学在稻米深加工、生态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收获装备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唐忠表示,工作站将以此次揭牌为契机,凝聚更多涉农高校力量,共同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服务“三农”的新路径,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江苏经验”。
四、久久为功 书写农业强国新篇章
农业强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农户等多方协同发力。江苏大学与六郎镇人民政府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未来,双方将以工作站为平台,持续深耕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推动六郎镇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六郎镇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国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在农业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江苏大学与六郎镇人民政府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作者:唐忠 刘备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