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农金要闻 详情

【河北农信“一池两新万企”行动系列报道之二】一池活水润沃土 澎湃动能助腾飞——保定农信“一池两新万企”行动纪实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吴叶琪
  • 作者:党云帆 王海潮 李吉森
  • 2025-05-27 16:13:54

保定,这座镶嵌在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上的千年古城,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今日的保定,正以“新能源之都”的姿态崛起,形成“风光储氢”全产业链。作为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枢纽,保定既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又为雄安新区提供产业配套,更以“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底色,向着“山水保定·智造未来”的目标阔步前进。

今年以来,保定农信辖内各行社积极谋划,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方案,将“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与整村授信、“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相结合,积极对接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畅通其融资渠道。截至4月末,全辖共召开“一池两新万企”行动“政银企”推进会35次,参会企业844家,签约战略合作协议39份,为合作企业提供信贷资金16.77亿元。全辖已走访小微企业23.22万家,授信144.16亿元、用信126.79亿元;创建信用微企园区15个。全辖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51.17亿元,较年初增加75.15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92个百分点。

城区支行齐发力,小微企业有后盾

向阳北大街,高新区的“华安产业・保定高新数智谷”项目是河北省重点项目。该项目以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重点,为企业提供大量开放空间以及创新资源;同时,还配套一系列科技服务设施及配套设备,为企业研发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与支持。

今年4月,保定农商银行高新区支行与高新数智谷运营方——华之安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信用微企园区”创建战略合作协议》,高新区支行“红马甲”信贷服务专员上门对接数智谷内各企业金融需求,一对一出台信贷支持方案。在高新数智谷展厅和总服务台,高新区支行开辟专区,展示“保易贷”“专利贷”“冀质贷”“科创贷”“应收账款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供数智谷内入驻企业进行选择。

正开电力是数智谷内一家生产电缆连接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研发的1kV至35kV冷缩型、热缩型及预制型电力电缆附件,27.5kV铁路电气化专用附件深受市场欢迎,配套研发的高压电缆分接箱、环网柜等设备多次中标国家重大铁路、风电、光伏等项目。

今年初,该公司入驻数智谷,租赁园区楼栋上下三层500多平方米作为办公和车间用房,流动资金紧张。在了解到该公司的资金需求后,高新区支行“一池两新万企”行动“红马甲”服务队立即上门对接,为该公司发放贷款572万元,及时解了其燃眉之急。有了资金支持,正开电力得以快速布局新的生产线,加大高科技电缆设备的生产,公司业务和相关项目得到了稳健发展。

竞秀区瑞景家园是一个回迁小区,入住居民为原大车辛庄村村民。保定农商银行郝庄支行“红马甲”服务队在进驻社区进行走访时,了解到居民的资金需求,积极与村委会合作,共建“信用社区”“信用楼栋”“信用单元”,在社区公共活动室展示“保供贷”“装修贷”“存单质押贷”宣传资料,供社区居民选择使用。

大车辛庄村党支部蒋书记对保定农商银行的服务印象深刻,现在全村的社保卡都是在保定农信办理的,在老一辈村民的记忆里,农信社(农商银行)服务已有70多年历史,是离村民最近的银行。近年来,虽然农信社(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年轻化了,但都是附近村庄出生、长大的年轻人,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办理业务也很亲近。“村民变社区居民后,不少居民开始创业搞工程、开商店、建工厂,在这方面还需要保定农商银行大力支持。”蒋书记这样说道。

尹女士是大车村村民,3年前开始租赁门面做烟酒商店的生意。今年,租赁新场地、下单铺货都需要流动资金,而她家里储备的资金不足。郝庄支行信贷服务员在了解到她的资金需求情况后,积极上门对接,为其发放20万元“惠农快贷”。有了资金支持后,尹女士的烟酒商店生意稳步发展,现在每天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元。5月14日,郝庄支行“红马甲”服务队上门回访,她感动地说:“感谢农商银行在我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经营小生意的也能实现创业梦想。”

支农支小有实效,食品机电齐发展

定兴县在保定东北部,北拒马河与南拒马河在此交汇,形成“双龙抱珠”之势,处在北京、雄安新区、保定一体化核心区。近年来,定兴县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在这一背景下,定兴县农信联社结合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找准突破口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积极对接涉农经营主体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小微企业,取得了实效。景冬宁曾经在北京创业,做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产品主销海外。2017年,北京制造业外迁,景冬宁考虑从北京南迁到周边县市。当时他的企业里定兴籍的工人较多,把企业迁到定兴既满足广大职工的愿望,也符合定兴的发展规划,当地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较多,形成集聚效应,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也相当有利。

迁到定兴后,景冬宁和创业伙伴一起,专注于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产品的再制造,产品出口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国外消费者的观念相对超前,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度很高,修理或者更换零部件时会优先选择再制造产品。基于再制造产品在国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景冬宁创办的东田汽车零配件公司就致力于出口业务,近年来公司产业规模提升很快,出口到了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

在东田汽车零配件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精密的启动机、发动机等待打包,技术人员介绍:“这些都是翻新再加工的产品,和新产品几乎一模一样,质量和功能也有保证”。再制造生产线,把废旧、闲置的机电产品予以翻新,投入市场循环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

今年,东田汽车零配件公司在收购旧机电产品时需要流动资金,定兴县农信联社信贷服务人员积极上门对接,发放500万元贷款支持企业发展。此前,双方已合作多年,该联社先后为东田汽车零配件公司发放贷款1200万元、300万元等,缓解了该公司在运营中遇到的资金缺口问题,有力地支持了该公司在循环经济、再制造方面再上新台阶。现在东田汽车零配件公司的产品已经走到同行业前列,在海外有很高的知名度,成为海外再制造品牌的独家供应商。

5月14日下午,定兴县柳卓乡西江村一处封闭院落里,三禾农业创始人沈怀淑正在筹划庄园的下一步种植计划。装配车队和采摘人员也在忙碌,六个大棚里种植的无公害蔬菜辣椒、花菜、西红柿等,将于当日下午采摘后,第二天凌晨准时送达蔬菜批发市场和政府机关食堂。

2009年,沈怀淑从国有企业下岗,开始农业创业,在柳卓乡西江村附近租赁200亩土地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和中草药,养殖鸡鸭、牛羊等。现在,这200亩庄园里有梨树、杏树和其他果树,小麦正在灌浆期,六个蔬菜大棚也进入采收季。种植、养殖业完成生态闭环,在春天的庄园里,果树掩映、草木葱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准备在庄园里做采摘、烧烤、研学项目,走文旅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沈怀淑这样说道。

经过多年摸索和筹划,他所创立的三禾农业公司现在拥有4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为政府机关、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配送蔬菜,还建设有1.5万平方米的冷库,对外承接蔬菜、冻品的储存业务。公司通过建设打造食品加工厂,生产制造农副产品,挖掘农产品附加值,为8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助力农民增收。

在沈怀淑创业初期,定兴县农信联社曾为他提供5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帮助他开发种植养殖项目。后来,三禾农业公司发展蔬菜配送、冷库项目,定兴县农信联社的工作人员积极上门对接,多次增加授信,为该公司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在“一池两新万企”行动期间,定兴县农信联社信贷服务员再次上门回访,沈怀淑感激地说:“穿着红马甲的信贷服务人员一直在我们身边,农信社是距离我们最近的银行,也是我们发展农业、开拓新业务的坚强后盾。”

千年药都焕新颜,农信服务增动能

安国市古称祁州,地处冀中平原腹地。滹沱河故道沉淀的肥沃冲积平原,孕育出“千年药都”的传奇。安国在北宋时期即为北方药材集散中心,现在安国国家级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额超300亿元,数字中药都汇聚3000余家药企。从“神农文化节”到国际药材博览会,从GAP种植基地到现代中药产业园,“种药—制药—卖药—康养”的全产业链在安国已然成型。

走进安国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浓郁的中草药味道扑面而来,各类中药材商户的摊位鳞次栉比,蒲黄、白术、黄芪、甘草、金银花、石斛、防风、陈皮等满袋的中药材静待客商挑选。据了解,该批发交易市场有商户超1000名,大部分是安国周边乡村的药材种植户。安国市把国际会展中心提供给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免费使用三年,助力当地药材市场和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在中药材批发市场入口,安国农商银行设立了专门的接待厅,用来发展“商圈贷”。“商圈贷”是服务中药材市场商户的专属产品,利率低至3.2%,不仅放款快还额度高。自“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启动以来,该行“红马甲”服务人员每天都在药材交易市场1、2、3号厅穿梭走访,发放宣传册。经过主动对接,该行已将760户客户列入“商圈贷”客户清单,授信超过6000万元,为其中27户发放贷款1326万元。

来自祁州镇的药材商户纪佳明,在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有一个摊位,主营苍术、黄芪、黄芩、菟丝子等,每年9月至11月,是中药的产新期,他要到河北承德、山西运城、甘肃岷县收购中药,然后再到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销售,一点点回笼资金。在2024年下半年药材收购期,纪佳明的流动资金出现缺口,安国农商银行积极上门对接,为其发放贷款100万元。此外,该行还为其开通了“聚合支付”业务,客商购买药材时,可直接扫码支付,方便又快捷。

有了贷款支持,纪佳明得以在新药材集中上市的低价期购进药材,因此也有了更大的盈利空间。“今年9月以后,我还要到外地收购药材,可能需要贷款上百万元。前期已和安国农商银行信贷服务人员联系,获得了足额授信,到9月份以后再用贷款。”他这样说道。

现在,纪佳明的中药材批发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并且在周边租赁了门店,主要对药材进行初加工,售卖经营高端、精美包装的药食同源产品,走礼品和康养、药膳的经营路线,充分挖掘药材市场价值。随着安国农商银行对他的持续支持,纪佳明的创业梦想也在一步步实现。

祁州路街道东河村牌坊边,石雕上“中国瓜蒌第一村”的题字硕大又醒目。进入该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瓜蒌晾晒架,垂挂的黄色瓜蒌已脱水干瘪,等待蒸制、压饼、切丝后入药。瓜蒌,葫芦科栝楼属植物;多年生攀缘藤本,果实球形或椭圆形,成熟时橙黄色。其果实及根(天花粉)作为传统中药材,常用于缓解肺热咳嗽、痰多黏稠等症状,可以生津止渴,是多种治疗冠心病、糖尿病中药的原料。

东河村瓜蒌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已发展成全国药用瓜蒌的主要加工地,全村137户、548人从事瓜蒌产业,加工的瓜蒌产品占全国中药材市场瓜蒌总量的80%以上。为了支持东河村瓜蒌产业发展,今年49岁的村民梁振早在2005年就开始从事瓜蒌种植和收购业务,当年创业起步期,他因为个人储备资金有限,业务规模并不大。

2008年,梁振期待提高收购数量,但有一定资金缺口,安国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积极上门对接,为其发放贷款3万元。有了贷款支持,梁振的种植、收购、加工规模越来越大,安国农商银行对他的授信额度和贷款支持额度也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其贷款余额已达到100万元。现在,梁振年收购800吨鲜货瓜蒌,销售100吨干货瓜蒌。安国农商银行为东河村130多户瓜蒌从业户开发专属“瓜蒌贷”产品,整村授信3000多万元,村民用信1700多万元。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近年来,瓜蒌在东河村落地生根,提升了土地的效益,彻底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每亩年产6000斤鲜货瓜蒌,销售收入可达9000元至12000元,远超其他农作物。

而且瓜蒌生命力顽强,俗称“万年长”,一年种植多年收益,可以在小麦地套种。东河村村支书田杏军介绍:“现在,东河村的瓜蒌种植面积达到380余亩,除了种植,村民还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和加工、销售瓜蒌,对外输出种苗和种植技术。”

当前,保定农信辖内各行社“红马甲”服务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街道园区,对接客户金融需求。他们坚持“干”字当头,保持定力、彰显担当,持续深入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信贷服务员心贴心、“零距离”地为小微企业以及农村、县域各类经营主体送上最及时的服务,全链条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用一池农信资金“活水”,润泽保定各区县实体经济沃土,为保定市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输出着农信人的澎湃动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