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 燕山丘陵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孙嘉慧
  • 作者:孙秀华 李平等
  • 2025-05-27 21:36:36

一、技术概述

燕山丘陵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高效节水管理为基础,适度密植,以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水肥为核心,综合施策,有效提升了玉米种植密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目标产量为900~1000千克/亩,比对照常规种植增产30%以上。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整地

11月1~20日开始秋季深翻(秋翻),深度要求在25~35厘米。翌年3月20日至4月30日春季旋耕(春旋),整地时可同时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千克,做到上虚下实、无坷垃。秋翻春旋可将表层与深层土置换混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温度、增加空气和水分入渗、消灭土壤虫卵和病菌、提高土壤活性、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二)科学选种

合理密植选择株型紧凑、穗位适中、抗倒抗逆性强、耐密性好、穗部性状好的中秆中穗且增产潜力大、熟期适宜、适合机械收获、生育期120~140天的品种。种植品种主要有雷单1号、裕丰612、黄玉1802、齐单832、禾育387、先玉1483、东单1331。

(三)播种

每年4月28日至5月15日,10厘米地温稳定在5~10℃时播种。亩基肥用量为平衡肥(氮~磷~钾为15~15~15)20千克、微生物菌剂10千克。

(四)管道铺设

毛管随播种铺设,支管在播种后抓紧铺设。施肥、起垄、播种、覆膜、铺设滴灌带一次性完成。采用幅宽80厘米(半膜覆盖)、厚0.01厘米的地膜。膜下滴灌带(管)采用单向直线布设(顺玉米行间布置)。模式:一膜一带,滴灌两行玉米,滴灌带距玉米定植穴20厘米,滴孔间距30厘米。支管垂直于毛管双侧布置,干管垂直于支管连接并与毛管平行,主管与干管和泵管出口连接,将水源引入田间。

(五)科学增密

通过调整株行距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采用“40厘米+80厘米”的宽窄行种植,有利于增加通风、增加玉米下部采光、改善农田小气候。播种密度为5500~6000株/亩。

三、水肥管理

(一)滴水出苗

播种后2天左右滴出苗水,同时冲生根剂,亩滴水15~30米³,种子周围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左右为宜,利于出全苗、出壮苗。

(二)水肥管理

追肥优先选用滴灌专用肥或其他速效肥,根据玉米水肥需求规律,按比例将肥料装入施肥器,随水施肥,做到磷肥深施、氮肥后移、适当补钾,氮肥少量多次追施。

(1)玉米5叶期,每亩冲施5千克尿素+2千克水溶肥(氮~磷~钾为10~30~20)。

(2)玉米8~10叶期,每亩冲施5千克尿素+2千克水溶肥(氮~磷~钾为18~18~18)。

(3)玉米吐丝期,每亩冲施3千克尿素+3千克水溶肥(氮~磷~钾为20~10~20)。

(4)玉米灌浆期,每亩冲施2千克尿素+4千克水溶肥(氮~磷~钾为20~10~20)。

(5)玉米乳熟期,无人机喷施液体氮肥100毫升+多元素液体剂50毫升。

四、化学调控

为防止密植后植株倒伏,在6~8叶展开期用玉米专用生长调节剂进行化控。在大风多发的倒伏风险高的地块,可在推荐剂量的基础上增加20%~30%药量,或者在抽雄前7天左右进行第2次化控。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病虫草害防治

玉米5~6叶期防治旋幽夜蛾,主要药剂为高效氯氟菊酯30~50毫升/亩;10~12叶期防治二代黏虫和玉米螟,可用高效氯氟菊酯30~50毫升/亩;授粉结束,防治玉米螟、斑病,喷施复合药剂,亩用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65毫升+18%丙环・嘧菌酯悬浮剂60毫升兑水进行防治。玉米3~5叶期防治杂草,用10%硝磺草酮悬浮剂150毫升/亩进行喷施。

(二)机械收获

玉米完熟时及时收获。完熟标准:苞叶变白、上口松开、乳线消失、黑层出现。注意做好机收减损。

六、应用案例

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聚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500亩单产提升示范基地,通过应用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选用耐密抗倒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精准灌溉、精准施肥保证苗齐、苗壮,适时化控实现密植群体防倒、防衰,科学管理,秋季实测亩产1076千克。

作者:河北省承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孙秀华 李平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张泽伟 郭明霞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