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推出全国13个生态农场典型模式,其中,北京市的喜庆民丰农林复合、窦店村种养循环、绿火设施农业种植3个农场的模式入选。近年来,北京市将生态农场作为京郊生态农业的实践单元,实施“环境清洁化、资源集约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生态化、产品优质化”,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翠湖工场孵化出“植物工厂番茄种植技术”,大果番茄单产突破45公斤/㎡;优帝鸽业三产融合发展,年产值突破2亿元……2024年,北京市生态农场服务性收益较2022年提高55.9%,这得益于北京聚焦“新主体、新动能、新工程”,构建了“生产、生态、生活”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体系。据介绍,北京市涉农科研机构近50个专家团队入驻农场,培育了122家“小而精、优而特”的北京生态农场,总结推广15个生态技术模式、试点应用76项新技术,培育30个智慧农场应用场景。2024年底,北京生态农场碳排放土壤固碳潜力较同类型普通农场高38.1%~72.7%,减排潜力提高26.4%~30.8%。同时,北京市将农场主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农人提升工程,农场主正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领头羊”“田间工程师”。
“金融+科技”两翼赋能生态农业。为了让农场发展更有底气,北京市鼓励金融机构与农场对接,给予生态农场优先长期低息贷款,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向生态农场发放绿色信贷5.05亿元,生态农场产品在对接银行平台以成本价销售,银行再对农场每单补贴20元。北京市进一步建立健全专家对接制度,释放科技助农强农创新效益,促进传统农场从“生态索取”变为“生态反哺”。同时强化技术规范培育,坚持生态农场的需求和应用导向,以推广应用生态技术为切入点,组织专家从“指导评价”变为“技术服务”,在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的主体中加快培育“小而精,优而特”的北京特色生态农场,促进北京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