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架好城乡融合“连心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推进县域共富纪事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蔡茂楷 张锋育等
  • 2025-06-12 13:29:36

“做大产业‘关键点’,做优设施‘便民线’,做足服务‘覆盖面’,架好城乡融合‘连心桥’,推动了共同富裕不断走深走实。”日前,福建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现场会在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上杭县举行,上杭县委书记罗剑在交流发言中表示。

和美乡村,共富共美。以共同富裕试点县建设为契机,近年来,上杭县按照“地域相邻、强弱相配、抱团发展、片区互竞”的原则,促进片区乡镇“发展联谋、产业联育、基层联抓、资源联享”,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杭特色的产业共富之路。

产业连育从一枝独秀变串点成片

小满时节,紧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的水田里,一片片绿油油的禾苗正拔节生长。这是“龙岩供销农场”才溪种植基地整片推进示范点,这样集中托管服务的示范点既实现降本增效,又使农户、村集体、社会化服务中心“三方增收”。

上杭是典型的山区县,山贡献了丰富的资源,但也造成了发展瓶颈:边远山区发展难、启动资金不足、乡土人才少、增收难度大等。如何解题?上杭才溪以“联”破解山区之困:

支部领办,才溪镇溪北村党支部创办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周边4个村实施跨村联建,成功孵化了智慧果蔬、草莓基地等7个产业大项目;人才合办,搭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进50名台湾创业青年等,孵化台湾青年拎包创业基地等5个产业项目;基金联办,成立村级和镇级两个发展基金,帮助经营主体创新创业,成功孵化了灵芝种植、青少年研学基地等10个项目,村集体年平均增收15万元;供销助办,与供销社合作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社,提供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并凭借广龙对口合作和新时代山海协作发展的机遇,助推才溪优质农产品“出山入海进湾区”。

在上杭县,各方联动,不断推出的新举措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能量:金融机构推出“共富金·小微贷”等11种产品,全县涉农贷款13.8万笔、金额达410亿元;开发“林票”抵押贷款业务,用于扶持林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活动,累计发放惠林卡4000多张、授信超4亿元。

在各项创新举措加持下,2024年,上杭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602元,同比增长6.7%,增速连续8年年均超越城镇1.8个百分点,高于福建全省农村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

资源联享从城市聚集向乡村延伸

日前,在上杭县湖洋镇文光村客货邮融合服务点,经营者钟德平正在分拣快递。今年他将自家的小卖部改造为客货邮融合服务点,村民不仅可以在此收寄快递,还能乘坐客货邮融合线路班车。

为解决偏远山村快递物流服务不足的难题,上杭县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在完成234条543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快递企业等运力,优化升级为100条农村客货邮班线,建成311个村级客货邮融合站点。如今,进村快递派件时间由平均3天缩短至2天,派件成本则由每件平均1.2元降低至1元。

针对小型供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山区及偏远地区,多点分散、交通不便、水质净化处理设施设备运管技术要求高、村级财力薄弱等情况,上杭县与福建省水务发展集团签订《单村供水工程委托管理协议》,采取统一经营管理的方式,对县域内451处单村供水工程全面接收管理和专业化管护全覆盖。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近年来,上杭县逐年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通过“一校多区”“强校带弱校”“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九年一贯制办学”等教育改革,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目前,全县300名骨干教师奔赴基层农村助教,义务教育城乡师资本科率差距缩小至5%。

在城乡医疗“一体化”方面,上杭县通过“团队式”引才,先后引进4个省内外名医建立工作室,通过远程会诊、手术实操演示、专题学术讲座等举措,系统提升县域医疗队伍专业水平,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据统计,名医工作室设立以来,累计服务门诊急诊7400余人次,开展高难度手术120台次,帮助患者节省医疗费用约1400万元。

基层联抓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走进古田镇上福村的福建乡土农业产品展销中心,只见货架上产品琳琅满目。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展销中心是由原来破旧的供销社仓库改建而成的。

在上福村,除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外,还利用原步云中学改造成蓝家渡葡萄酒生产项目、原步云乡政府办公大楼改造成轻奢民宿等。撤乡并镇既盘活闲置资源资产,解决产业发展用地难题,又提升乡村环境,助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撤乡并镇后,原步云乡整体划入上杭县“一县一片区”红古田片区建设,采取飞地产业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跨村联建”等方式,带动原步云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参与乡村产业项目,每年为步云片区村集体增收86万元。

2024年,上杭县开始探索片区联建工作机制,将全县21个乡镇344个村划分为四个片区,并整合资源,策划实施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好项目,共争取各类资金39.8亿元。全县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198个、占比超过60%、增长75.2%。

片区联建机制也促进社会治理一体化。记者在才溪镇了解到,该镇执法人员原来只有个位数,片区联建后,可以统筹片区范围的执法人员54名、应急救援队员127名。该片区5个乡镇联合开展消防、森林防灭火等应急处置及“两违”整治联合执法,有效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基层应急物资不足等短板问题。

四库联动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林票每年有分红,而且由国有林场兜底,确保了我们的收入。”今年初,古田镇溪背村林农廖建秋把自家166亩林地流转给上杭县古田国有林场统一经营,拿到流转费后,又用这笔钱购买了“福林票”,原本要十几年后才能成材变现的山林马上就有了收益,买来的“福林票”还能像股票一样抵押融资、上市交易,灵活又方便。

廖建秋所购买的,是该县发行的全省首张“林木+林下经济”赋能型“福林票”,古田镇共有7位林农、1家企业和古田国有林场购买了13年期限共146万元的“福林票”。他们将每年按林票总面值的4%享受预收益分红,林农每亩每年平均可增收1万元以上。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上杭县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2021年以来,上杭县完成造林绿化55.33万亩,累计实施16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综合治理面积9万亩,治理河长16公里,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3万吨,每年新增蓄水效益785万立方米,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富民产业,全县种植林下中药材2.6万亩,实现产值5.4亿元,带动1.5万名群众就业增收。全县发展竹制品加工企业39家。2024年实现林业总产值62.6亿元。在古田镇云上森林人家,利用800亩原生态阔叶树种资源建成的漫步观光步道,让游客感受“云上仙境”。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先后4次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上杭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红肉蜜柚、沙田柚、杭晚蜜柚等品种超5万亩,年产值近2亿元,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绿色仓库”。

作者:张锋育 林斯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