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崂山的云雾之间,一位年轻的90后新茶人匡明如,正用科技重新定义“工匠精神”。她用11年时间,让千年制茶技艺在智能时代绽放新光彩。从野化茶园的生态种植,到全自动生产线的标准化加工,她既守护着崂山茶文化的精髓,又为产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在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一条数字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行。茶叶的萎凋,杀青,造型,烘干等核心工序通过这一台设备能全部解决,整个过程高效、智能。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匡明如说:“以前是单靠老师傅一张手去感知温度 所以就会存在一些偏差性 现在都通过这种屏幕上的实时数据 可以很精准的把控到这个设备的温度 以及茶叶的一个性态 这样能让每一批茶叶的 这个成品率会更高 质量更稳定。”
让崂山茶的生产标准化,是这些年匡明如一直在用心做的事。匡明如最早接触茶叶是在初中,那时她因为好奇学习炒茶,一下子就被茶叶散发的独特香气深深吸引,之后她就开始了一步一步的茶叶探索路。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匡明如说:“很多人就是高考结束都是出去旅游,我高考结束了去了是我们的中国农科院茶研究所,去那系统了学习了茶叶,从那才真正的喜欢上了茶叶。”
因为一开始就参加了正规系统的学习,再加上年轻思路活,匡明如在做茶叶上有很多想法。眼前的这个有机茶园就是一个例子。除了用发酵的豆子作为养料,其他完全依靠大自然。和老一辈靠经验的想法不同,她认为种茶应该是自然和科学相融合的一个过程。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匡明如说:“离不开科学的一个把控,因为我们要精准的检测土壤它的含水量是多少,然后它里边的有效物质是多少,有机质是什么,而不是真正的是靠天吃饭,那个时代已经是过去了。”
花了几年时间,匡明如带着团队做实验,从野化茶园管理到名优茶种的引进。她发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做法的确会让崂山茶品质有很大提升。然而,要把这些经验传递普及给其他人,却非常难。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匡明如说:“很多人会打一个问号,用农村话说这是在造钱。明明我的种子到现在还在发着芽,我去种这个名贵品种意义何在?过程中你会有不断的质疑,第一年种上苗子到了第二年春天它可能就是一个光秃秃的杆,是不是因为你指导的不到位,所以这个茶树全死了。”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面对这些质疑的时候,匡明如还是会着急焦虑。她知道茶叶是很多当地老百姓的命根子,光让大家跟着干不行,还得有学习的机会,明白为啥要这么干,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匡明如说:“比如说我们每年组织这个高素质农民培训等一些制茶种茶呀培训。所以说茶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人是通过从传统经验到专业技术素养的提升,然后对这个行业已经发生了这种悄然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匡明如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近些年她有时间就会待在种茶制茶一线,并从中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匡明如说:“采茶期间你看我这胳膊上,经常就是这种被虫子树枝划的到处发红的状态,但是你会发现真正在一线,你是会很有成就感的。这种成就感,不是你在办公室看看报表能带来的,会很大程度激励着你,再苦你还是想在这里坚持下去。”
茶农唐元功说:“她非常有灵性。而且她还愿意琢磨一些新的工艺。这么年轻还这么能吃苦肯干。”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匡明如说:“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因茶而生的人。骨子里边就是适合做茶叶的。我自己的性格也像一片茶叶一样,有茶叶的韧劲,有它的一个自然的状态,更多的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
从最早接触茶叶到今天,匡明如已经踏入崂山茶行业11年,在这期间她带着整个团队制定了“崂山龙须”等多项茶叶标准,上到各方专家,下到茶农小微茶企,每一份标准的背后,都是她们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蕴含着无数心血。可以说任何一个步骤和数据的出台,都是既科学又有实操性的。
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匡明如说:“一定是得务实。就是它不能浮在天上,我不是去做多么高级的学术研究或科技前沿。我要做的是真正我们这个行业都能用到的。我们跟小微茶企,或者说是初创茶企是一个抱团。所以说为什么我们要把标准给就是公开出来,就是大家一起去了解最新、最科学的一些技术,大家一起往这好里边发展。这就是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作者:韩琨 张彬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