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涉农案件找“富牛法庭” 四川眉山法院探索专业法庭为“天府粮仓”护航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张艳玲 姚汶男
  • 2025-06-26 07:31:06

六月的成都平原,不少稻田已能翻起绿浪,“双抢”基本结束,乡村恢复了往日的闲适。日前,一场稻田旁的法庭审判,搅动了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宁静,好不容易得闲的农人纷纷前来旁听。村委会前,国旗高悬,一场涉及310亩耕地经营权流转的民事纠纷正在此公开审理——被告冯某某从东风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流转310余亩土地后未支付租金且部分耕地撂荒,联合社复耕后多次协商无果,愤而索赔。

法槌落下,法庭当庭宣判:冯某某须支付拖欠租金、违约金及合作社垫付的4.7万余元复耕费及利息。是非已明,法官郑洋洋却并未匆匆离去,而是留下来与和村民摆起“法治龙门阵”。

图为永丰村村委会前的巡回法庭现场。

这起在永丰村审理的土地流转合同纠纷,又为东坡区人民法院富牛人民法庭(以下简称“富牛法庭”)的涉农案件判例库添上了一块“砖瓦”。作为眉山市唯一的涉农案件专业法庭,富牛法庭自2023年6月被赋予涉农案件集中管辖职能以来,其探索实践便备受关注。涉农专业法庭的探索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实际运行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经验?记者进行了采访。

“粮仓”新命题 专业法庭直指现实所需

作为东坡区法院下辖的6个基层法庭之一,富牛法庭原本管辖富牛镇与太和镇范围内的主要一审民商事案件。自2023年6月被赋予涉农案件集中管辖职能,其受案范围已扩展至东坡区全域的涉农纠纷。

图为东坡法院富牛人民法庭。

“富牛涉农案件专业法庭的试点任务很明确:聚焦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化的司法保障。”郑洋洋告诉记者。

这一探索深植于“天府粮仓”建设的法治需求。“‘天府粮仓’建设不仅是生产问题,更是法治命题。”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付宝表示,经过深入的调研思考,眉山市法院系统2023年启动了“法护粮安”工程,搭建“1+5”司法支撑体系,涉农专业法庭作为5个支撑之一应运而生,富牛法庭成为承载这一战略的“试验田”。

“涉农专业法庭直指现实所需。”付宝分析,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改造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涉农矛盾呈现出形态更新、频率更高的发展态势,如种子质量纠纷、耕地撂荒追责、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同纠纷等,传统审判模式面临挑战。

“我们重点承办的涉农专业案件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那些典型性强、专业化要求高的案件,例如需要复杂农技鉴定的种子质量纠纷、触及耕地保护的撂荒追责案,或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业态涉农纠纷,如农产品直播侵权。”郑洋洋说。

法官新考题 47万元种子案背后的专业求索

在富牛法庭的典型案例库里,一起47万元的种子赔偿案充分体现了涉农案件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2023年秋收,种植户张某某遭遇重创。他培育的58.9吨水稻种子,因发芽率骤降至不足50%,被种子公司拒收。经烘干精选的36.9吨水稻干种,本可按16元/公斤的种子高价出售,最终只能以3元/公斤的普通稻谷价格处理,损失高达47万元。

张某某将矛头指向负责烘干的合作社,认为是其在育种时违规使用高温灼死了种子生机。他手握烘干作业的现场照片、合作社工作人员的证言,以及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水稻干种发芽率仅49%(远低于国标≥80%)的检测报告。关键在于:发芽率低下,是烘干不当所致,还是烘干前已然变质?

面对技术难题,当时富牛法庭承办此案的法官张莉向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求证,确认涉案水稻种子的安全烘干温度应控制在45℃左右,高温确会严重损伤发芽率。庭审中,原告张某某提交了自行留样的烘干前湿种鉴定报告(发芽率91%),但因留样程序不规范(双方未共同签字确认)这一关键证据未被法庭采信。

然而,作为专业育种机构,被告既未对烘干前的种子共同留样,交付时也未提供发芽率检测报告,导致无法证明种子原有缺陷。依据举证规则,被告最终承担了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2024年8月,法院判令被告全额赔偿张某某损失479,700元。被告不服上诉,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随着粮食专业烘干设备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制种农户选择委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将田间收获的稻种烘干,再按约交付给种子公司,与效率大幅提升相伴而来的是——相关纠纷日益增多,这对审判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张莉表示。

图为东坡法院富牛法庭法官在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开展普法宣传。

付宝打了一个比方:“在涉农司法领域,我们既要成为术业有专攻的‘专科医生’,还要成为应对复杂问题的‘全科大夫’。”

“富牛”新实践 用好“三招”应“三难”

这类案件暴露着涉农案件审判的普遍难点。郑洋洋总结有三难:举证难,很多农户卖了柑橘没收到货款,连张欠条都没有;专业认定难,农药配比、土壤墒情等知识超出法律人认知;群体化解难,土地纠纷动辄涉及整村农户。

面对“三难”挑战,富牛法庭在司法实务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乡土司法组合拳”,拳拳到位,招招管用。

第一招:诉前调解,止纷于未发。2024年初,富牛镇8户老果农因心急提前售卖已签下订单的柑橘,被收购方起诉。法庭调查发现,老人们大多对合同条款懵懂不解。法官立即联合镇司法所驻村调解。“大爷,您签的字有法律效力啊!”法官用乡音耐心释法。最终,一场潜在诉讼春风化雨。

第二招:巡回审判,田间法庭便民又普法。田间地头,已成为富牛法庭最重要的审判席。庄严的国徽往村委会墙壁上一挂,简单的桌椅一摆,审判席就此搭成。法官们携带国徽与卷宗,穿梭于辖区村镇。“办案地点提供方便,不一定都在法院里开。”郑洋洋说,让农民打官司省却奔波之苦,更让法治以最直观的方式根植乡土。

当天受邀来到永丰村坐在旁听席的省人大代表丁文军在法庭审判结束后向记者感慨道:“这场在稻田边、村委会前进行的法庭审判,是真正地走到老百姓身边的普法宣讲、以案释法。”

第三招:判后回访,守护司法闭环。裁判文书送达并非终点,富牛法庭总结出了扎实的案后回访经验。“涉及土地流转、粮食安全等涉及面广的案件,一般就会进行判后回访,来确保这些案件的判决得到正确执行。”郑洋洋说,这有利于法庭了解判决的执行情况、群众对判决的接受度和意见,让纠纷真正尘埃落定。

数据印证着实效:2024年,眉山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9万亩,产量128万吨,耕地实现“四连增”,违法占地案件“四连降”。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望着村委会前一马平川的高标准农田,笑称这是“法治高产田”:“田种得好,法治护航不可少。”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