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徽池州学院的艺术与教育学院,全校师生的各类艺术文创作品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不少专业学生的文创产品设计被全省各地的文旅公司看中签约并得到市场成果转化。这得益于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
为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行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动公共艺术课程及艺术实践的实施与管理工作,丰富在校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池州学院于2020年进行了高校公共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成立了艺术俱乐部。从2019级开始,在各全校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艺术教育”课程模块,由教务处牵头,艺术与教育学院负责具体实施,所有大一新生(除艺术类学生外)限定性选修。截至2025年6月,池州学院艺术俱乐部已开设6年,为大约18000名学生提供了近六十门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策划组织高水平的公共艺术文化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艺术俱乐部还不定期邀请专业艺术家或艺术教师开设秋浦印象陶艺工坊、漆工艺创艺工坊、石塑粘土手工坊、版画艺术实践工坊、蹊径文创艺术实践工坊、清溪舞团艺术实践工坊等各类艺术工坊,让学生学习传统技艺,鼓励学生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作,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定期驻校指导,培养动手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结合市场需求,结合文化认知、技法传承、创意转化,进行造型改良与材料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学,组织学生设计文创产品,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
池州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高雅艺术、徽风皖韵、文化名家、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着力培育和打造家风教育文化、劳动教育等特色品牌,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三届家风文化学术研讨会,把家风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家风文化馆获批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劳动教育的高校之一,着力打造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精心推出劳动教育教材读本,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教学成效获教育界广泛认可,形成了品牌特色和示范效应。学校成为安徽省第二届文明校园推荐表彰对象。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