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农金要闻 详情

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深耕海岛普惠金融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王琴
  • 2025-06-30 18:28:14

初夏时节,浙江舟山登步岛上一片繁忙景象。在连片的种植大棚内,金灿灿的黄金瓜缀满藤蔓,圆润的果实泛着诱人的光泽,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只有登步岛的水土才能种出这么地道的黄金瓜,老客户们早早就开始催货了!”登步岛黄金瓜协会农户高阿姨一边麻利地割藤摘瓜,一边介绍。汗水浸湿了她的发丝,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多亏了普陀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我们注册了‘登步黄金瓜’商标,用5万元贷款建起10多个大棚,现在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

据了解,作为舟山特色农产品,“登步黄金瓜”已有数十年种植历史。但长期以来,受限于资金短缺、品牌缺失等因素,产业发展一度陷入瓶颈。近年来,在当地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下,岛上农户通过商标注册、大棚改造等方式,逐步实现了产业升级。

普陀农商银行围绕“登步黄金瓜”海岛特色产业,创新推出全市首家“地理标志富农贷”

“登步黄金瓜”只是当地农商银行深耕海岛普惠金融的一个缩影。70多年来,当地农商银行深刻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扎根海岛“不挪窝”,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普惠金融的暖心事,挨家挨户送到海岛的每个角落,帮助海岛居民把无形资源变成有形资产,如今海岛成功结出了“致富果”,岛民成功走上了共富路。

坚守海岛,金融服务“不离岛、不等船”

在有些网点是微利甚至亏损的背景下,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依然在舟山地区保持121个网点的服务规模,其中34家离岛网点如繁星般点缀在东海群岛之上,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住人岛屿。

在岱山县衢山岛这个面积仅60平方公里却拥有31个行政村的离岛上,客户经理毛文浩带领团队“晨访暮归”,十年如一日,顺利完成了辖区内80%行政村的信用体系建设,让3万岛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面对海岛经济转型的浪潮,毛文浩既做金融服务的“及时雨”,更当起了产业升级的“智囊团”。他采用“网格化”服务模式,在渔业合作社、船舶修造厂里发展了56名“金融眼线”,构建起覆盖全岛的“金融雷达网”。

“有一次,一家企业遇到了困难,我带着团队连续30天驻点关键企业调研,最终在总行指导下创新推出‘生物活体抵押+担保’组合方案,促成5500万元贷款落地。”毛文浩翻出工作日志,语气中透着自豪。

岱山农商银行深耕海洋经济,护航渔船扬帆现代渔业转型新航程

在因绿色石化项目而崛起的“钢铁之城”鱼山岛上,岱山农商银行鱼山分理处作为岛上唯一的金融机构,用“5+2”“白+黑”“晴+雨”的工作拼劲,为5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及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不间断的金融服务:在设立之初,没有固定网点,员工与建设者同住集装箱;水电不稳,就用发电机维持服务;高温酷暑中,他们将柜台搬到工地,服务足迹遍布全岛。 

鱼山分理处还打破常规推行弹性工作制,为倒班工人提供延时服务,并在2024年增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填补了岛上的征信服务空白。开业近五年来,这家“不关门的网点”已累计服务农民工超10万人次,开卡超25000张,岛内服务行程超7000公里,相当于徒步从浙江到新疆往返一趟。

嵊泗农商银行聚焦海洋养殖业发展,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贻贝养殖全产业链

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岛上,嵊泗农商银行花鸟分理处也在默默“解码”他们的“养老金融工程”。岛上常住人口不足400人,留守老人占比超75%,花鸟分理处便常备轮椅、老花镜、拐杖、急救箱、血压仪等便民设施。网点更创新推出“一人网点”弹性柜员制,将服务模式从“一窗之隔”变成了“面对面”的贴心交流。

延伸服务,打通“政银”服务“最后一海里”

在政务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道路上,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以“政银”合作为突破口,创新打造了“掌上办、就近办、自助办、上门办”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当了解到海岛民宿主黄先生因开业事务繁忙且对办证流程不熟悉而困扰时,当地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携带相关资料和设备来到民宿,现场收集信息资料并全程代办,最终让黄先生“足不出户”就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

“本以为办证会很麻烦,多亏了农商银行的上门服务,让我能安心经营民宿。”黄先生感慨道。

这种深度融合金融服务与政务服务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依托“掌上办”,通过线上政务平台与银行内部系统无缝对接;践行“就近办”,以银行网点为服务据点;利用“自助办”,借助智能设备提升效率;秉持“上门办”,针对特殊群体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特别是在“适老化”服务方面,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与当地医保部门合作,在各个网点布放了自助购药机具和自助医保服务设备,结合“政务服务一体化”,实现难事要事急事“掌上办”“就近办”“自助办”“上门办”,有效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海里”。

定海海洋农商银行聚焦渔船建造和船舶绿色低碳升级改造,配套推出“渔船贷”特色信贷产品

在定海区新建村这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定海海洋农商银行打造的南洞丰收驿站便民服务点虽然只有20平方米大小,却是村民心里的“大红人”。驿站推出“红色+金融”服务模式,专门设立党员先锋岗,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宣讲等惠民活动。

“红心更暖心是我们的服务宗旨。”定海海洋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员工每月会定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日和困难群众帮扶活动,在这里,一张社保卡的办理可能连带解决了老人的医保问题,一笔小额贷款的背后可能牵动着整个家庭作坊的转型升级。

目前,像这样的丰收驿站全市共有108家,它们如同精密的毛细血管,有效触达了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目标。

振兴产业,焕发海岛振兴新活力

面对海岛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需求,当地农商银行以产品创新破解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特色化服务路径。在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的东极岛,普陀农商银行东极分理处与当地政府共同探索推出“共富港湾”乡创基地,设立“共富基金”,助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

得益于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大数据”平台,现在民宿创业者只需一个移动展业PAD,就能实现线上几小时内轻松获贷。目前,该基地已累计为民宿产业授信超1亿元,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定海区干览镇,定海海洋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大乐之野·南洞”是当地“净零碳”乡村建设九大路径中的建筑运行路径实践典范。

在当地农商银行“绿色信贷”专项资金的助力下,民宿创新应用了双层中空玻璃、排风热回收机组、智能灯具等环保建材和技术。经专业测算,其能耗表现较上海同气候区最优酒店民宿还要节能15.7%,成为海岛“净零碳”建设的标杆。这个以“净零碳”为理念打造的民宿项目,从建筑节能到金融赋能,展现了一条绿色发展与金融支持相互促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不仅助力产业升级,更温暖着普通村民的生活。南洞村居民杨淑映的小超市曾是家庭唯一收入来源,建房梦因资金短缺搁置多年。定海海洋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了解其需求后,及时发放6万元贷款。

如今,她的新房与超市相映生辉:“货架添了特产,游客多了,收入涨了三成!”这样的故事在南洞村不断上演,通过“整村授信”“网格服务”,该行已为86户村民提供创业资金。

来源:浙江农商联合银行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