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文山:“金叶”托起振兴梦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婧
  • 作者:郭樱
  • 2025-07-03 16:32:15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云南省种植条件最好、后发优势最强的“黄金烟区”之一。在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烟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时下,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红甸乡红甸村,一片片绿油油的烟田生机盎然,烟农们忙碌的身影穿行其间,呈现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富饶的美好画卷。

得益于全部铺设了滴灌设施,红甸村烟农刘松今年种植烤烟不仅省时省工,成本也大大降低。“有了滴灌设备,不管天多旱,我都不怕了。”站在烟田里,看着茁壮成长的烟苗,汗水顺着晒得黝黑的脸颊滑落,眼睛里满是对丰收的憧憬和喜悦。

近年来,红甸村发展呈稳定上升趋势,亩均产值从4107元增加到4874元。说起这些,红甸村党总支书记王应飞一脸的喜色:“种烟好啊,收入稳定。我们都是铁杆烟农,这几年回村种烟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说起种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又苦又累。不过在文山市,情况完全不同。这里的烟农种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心。

“只要一个电话,烟站的网络技术辅导员黄雪斌就会过来帮我解决问题。理墒打塘要求塘要大还要有一定的深度,一开始我不理解,通过技术员的讲解才知道,移栽后烟苗在塘内保证温、湿度,才不烧苗,虽然费工,但确实是那个理。”今年刚种烟的新烟农陈李亚高兴地说:“以前总怕种不好、烤不好,所以不敢去种烟。现在有政府和烟站提供的全程服务和技术支持,我一点都不担心了。”

文山市红甸乡红甸村烟田实景。

文山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围绕绿色清洁能源烘烤目标要求,加强生物质颗粒清洁能源烤房推广力度。在东山乡烤烟烘烤基地新建的20座电能烤房整齐排列,供热室智能控温设备科技感十足。专业烘烤队队长贺国华说:“烟农采回来的烟叶按烘烤要求分类入室,根据鲜烟叶的品质确定烘烤模式,设定好温度、湿度及时间的程序,全流程自动控制,就能轻松完成烘烤。”

“电能烤房太好了,以前烤烟的时候,24小时守着,哪里都不敢去,生怕烤坏了白白辛苦,现在全部交给老贺,由专业烘烤队为我们提供专业化烘烤服务,既放心还能匀出时间对烟田和其他作物进行管理。”烟农杨文亮说。

不仅如此,文山市的烟叶生产除部分山区外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从深耕、整地理墒,到打塘、覆膜、中耕……都能全流程机器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辅导,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种烟无忧。

烟农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文山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绿色理念、创新驱动,将文山市的环境优势、自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烟草力量。始终把烟叶产业机械化、智能化推广放在为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首位,目前已建盖电能烤房60座、改建生物质烤房456座,借助“香叶智农”平台,不断提升文山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运用水平,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种烟从“苦差事”变成了“轻巧活”。2025年,文山市改建生物质内置式新能源烤房125座,规划在2030年完成全市燃煤密集烤房改造,实现燃煤烤房转型升级新能源烤房全覆盖。

东山乡烤烟烘烤基地的“电能烤房”。

仲夏,烟田里绿浪翻滚,烟农们在田垄间穿梭。广袤金叶,托起了乡村振兴梦,幸福了文山人。

作者:郭樱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