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民(右二)在为学生讲解“南农蓝光”中华结缕草特性。
正值高招季,志愿填报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各涉农院校加快新农科建设,紧盯产业需求优化调整涉农学科,在专业上纷纷“上新”。例如,智慧农业专业,让学生用无人机和AI种田;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探索大食物观下的“健康秘方”;乡村治理专业,致力于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智慧方案;生态修复学专业,围绕“双碳”目标,培养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守护者……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上,农学的范畴正在不断扩展,青年学子大有可为。近日,记者走进三所农业院校,寻找“令人心动的涉农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伴侣动物)
和小猫小狗一起上课,是一种什么体验?报考中国农业大学“宠物”专业,你就能找到答案。今年,中国农业大学首次开设“宠物”本科专业,招生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学制4年,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计划招收50人。
伴侣动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宠物”,是指能和人进行交流互动,给人提供精神安慰和情感交流的有生命的动物。除了大家熟悉的猫猫狗狗之外,鱼、鸟、马,甚至是一些较为少见的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动物,都可以是人类的伴侣动物。
“动物科学(伴侣动物)是紧密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覆盖伴侣动物品种培育、营养代谢、饲料加工、繁殖生理、福利与行为等课程的新兴专业,专业聚焦城市化进程中伴侣动物(如犬、猫、马等)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兼具畜牧科技基础与伴侣动物领域产业创新能力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刘国世表示。
其实,成立“宠物”本科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早有准备。早在2020年12月,基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新兴研究方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在已有畜牧学科基础上成立了国内首个伴侣动物科学系。该系致力于培养伴侣动物科学新型专业人才,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而“宠物”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内容同样对标产业实际,围绕宠物营养与食品、宠物繁殖与育种、宠物行为学、宠物护理等展开,包括伴侣动物营养学、伴侣动物遗传与育种学、伴侣动物繁殖学、饲料质量评定与安全检测、宠物驯养与护理、犬猫行为学、宠物美容与健康、宠物饲料加工工艺、马术与马文化、赛马概论、智能养殖技术与应用等。
据了解,首届“宠物”本科专业的学生第一年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本部学习,后面三年转到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农业管理部门、农业教育机构、信息咨询公司、宠物饲料生产及加工企业、宠物繁育公司从事教学科研、企业管理、研发、技术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南京农业大学——草坪科学与工程
眼下,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运动健儿奋力拼搏,全国观众助威呐喊。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运动员脚下的绿茵场,也有满满的科技含量。这片“会呼吸的赛场”,是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科研创新成果——国际足联标准运动草坪综合管理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杭州亚运会足球场、苏州昆山奥体中心亚洲杯专业足球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足球场推广应用20余万平方米。
小草也有大学问,作为中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发祥地,南京农业大学具有完备的草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草学一级学科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草业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2023年,南京农业大学新增草坪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坚持“以生为本、扎根大地、矢志一流”的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能够在草坪业、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运动场地管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江苏省重点学科和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支撑,依托草业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办学经验,整合学校管理、工程、规划设计等多个学科专业优质师资和实践教学资源,以国内首个草坪研究院和数十个草坪工程建设项目案例为专业实践载体,打造产教融合和新农科的办学模式,为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草坪,这一承载人类文明进程的绿色图腾,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天然屏障,也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画师’。现代草坪业凭借其集约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完善等特征,已成为现代农业版图中极具战略价值的朝阳产业。南农草坪,作为我国草学领域国际化学术平台的标杆,构建了‘种质创制—逆境调控—智能管理’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欢迎大家报考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杨志民寄语广大考生。
“有草的地方就有希望。”这是草业学院的师生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5年,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共招收本科生30人,期待更多学子投身这个充满希望的事业,如草一般坚韧执着,顶天立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云南农业大学——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堂上练习咖啡冲煮,课堂外参加咖啡师团体锦标赛,课余时间到国际咖啡博览会当志愿者……这是不是你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2024年,云南农业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咖啡本科专业——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具有咖啡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及工程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上大学学咖啡”,听起来或许时髦又新奇。但实际上,这个专业的开设,既有产业的需求,也有产业的基础。放眼全球,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全球的咖啡市场可达近千亿元;回望国内,《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人均年饮用数提升至22.24杯。产业的飞速发展,呼唤着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咖啡人才。
云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区,有百余年的咖啡发展史,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98%以上。坐落于此的云南农业大学,在1985年就开展了咖啡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绿色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人才培养根系已深扎云岭大地近四十载。2024年,云南农业大学先后获批建立了云南省咖啡现代产业学院和云南省咖啡重点实验室,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厚重的平台支撑。
选这个专业,都要学点啥呢?“我们建立了以咖啡风味化学、咖啡工程原理、咖啡机械与设备、咖啡加工学、咖啡烘焙与品评学、咖啡调配学、咖啡质量与安全检测、咖啡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咖啡营养与健康、世界咖啡贸易学这十门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同学们在咖啡栽培、咖啡加工、产品开发、质量控制、运营管理和创新创业等咖啡全产业链的能力。”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讲师、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陈世伟介绍。
该专业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咖啡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咖啡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品质控制、经营贸易、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024年首次招生后,有98名同学进入该专业学习。第一年的尝试颇有成效,因此,今年的招生名额增长到了240人。“咖啡是一种能提神的饮料,希望同学们能像喝了咖啡一样,拥有对专业的激情和热爱,敢于探索和学习,今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产业发展之中。”陈世伟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