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念好“五字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鲁明
  • 2025-07-04 12:54:40

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战略思维,正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蓄势赋能,念好“强、优、聚、富、快”五字诀,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夯基固本,战斗堡垒“强”起来。压实党建责任,注重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专题述职、日常调度、年度考评等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完善组织体系,持续深化“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模式,在特色产业板块建立功能型党组织16个,构建形成“产业党委+片区支部+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架构,开展技术指导156场,协调农资2300余吨。建强村级堡垒,推行“示范引领、整体达标、整顿提升”工作路径,成功创建先进村党组织74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4个,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战斗堡垒。

严管厚爱,乡村干部“优”起来。选优配强头雁队伍,优化调整228名,培育“能人书记”216名,支持学历提升311名,提拔使用16名、晋升职级9名,储备后备力量1937名,有效破解村级干部后继乏人问题。管好用好帮扶队伍,轮换调整399名、提拔重用58名、晋升职级105名、登记入编15名,有效激发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持续发挥作用。锻造过硬党员队伍,对1.03万名农村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3.6万余人次,区四大组织领导带队慰问636名,激励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当先锋、作表率。

筑巢引凤,人才智力“聚”起来。多渠道“引才”,聚焦农村急需人才,面向社会招录278名,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柔性引进博士16名,择优选派16名金融系统骨干担任副镇长。深层次“育才”,依托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培育“田教授”和“土专家”1264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486名、产业发展人才534名、农业科技人才130名,以及乡村治理人才581名。实效化“用才”,聚焦乡村振兴需要,抽调568名人才和科技特派员,选派57个专家团队与421个新型经营主体结对、135名教育医疗专家顾问组团开展帮扶活动,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更好让人才近悦远来、纷至沓来。

联农带农,农村农民“富”起来。壮大特色产业,提升改造老旧果园8062亩,扩面设施大樱桃3000亩,新建蔬菜种植基地12万亩,推广种植连翘等中药材10万亩。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0余项,引进小麦兰天42等新品种11个,推广“钙果栽培技术”等新技术23余项,建立农业示范基地3个。推动联农带农。成功打造西坡梁等农业产业园区8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37家、龙头企业126家、家庭农场457家,积极探索“党支部+产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企社增效、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

提效赋能,乡村治理“快”起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科学划分农村治理网格516个,确定5203名党员联系群众8.03万户。创新推行“主题党日+群众说事”1335工作法,有效汇聚农村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提升乡村法治水平,选派105名民警进入村“两委”班子,培养“法律明白人”2808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235户,不断提高乡村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384户、“最美家庭”133户、“文明户”88户,打造文旅乡村振兴样板村5个、乡村记忆馆16处,规范乡村舞台420个,举办秦腔会演等活动3650余场次,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全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