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烤烟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整齐的田垄间,一株株健壮的烟苗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这幅生动的靓丽图景背后,是威信县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盘活撂荒地,使“荒山”变“宝山”的生动实践。
让沉睡土地焕发新生
“过去这些山坡地杂草丛生,看着都心疼。现在可不一样了,每亩地每年能拿到500元租金,我们还能在烟田打工挣钱。”水田镇香树村火石地村民小组长刘达勇指着眼前的烟田感慨道。据了解,今年以来,威信县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烟农”的土地流转模式,通过“三精准”工作法破解土地撂荒难题:精准摸排建立撂荒地台账、精准对接引进种植主体、精准施策保障农户权益。
威信县烟草部门创新工作模式,组建3支党员工作队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宣传烤烟种植收购政策及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累计走访农户120余户次,召开院坝会15场,发放政策明白卡300余份。针对在外务工农户,工作队创新建立“云端议事”微信群,通过视频连线讲解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两个月就成功流转撂荒地1000余亩,其中香树村就占到了200亩。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租金保底+务工增收”的模式,让土地资源真正活了起来。
烟农增收笑开颜
清晨六点,香树村的烟田里就已人影绰绰。56岁的村民王秀兰正麻利地给烟株锄草培土,动作娴熟而利落。“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把地租出去有租金,在烟田干活一天还能挣130元,两个月下来就有6000多元收入。”王秀兰算着经济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像王秀兰这样的受益者不在少数,威信县推行的“双薪”模式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一方面,土地流转租金确保旱涝保收;另一方面,优先安排流转户在基地务工,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据统计,该项目已带动周边3个村民小组150余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达1.2万元。
“现在种烟可省心了,烟草部门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统一规划种植标准。你看这行距株距、这覆膜高度,都有严格规范。”种植大户刘正富指着漫山葱郁的烟地说。
更让烟农们安心的是,通过“订单农业”模式,烟草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彻底解决了销售难题。正在田间指导的烟技员陈争武介绍,今年烟草公司创新推行“1+N”帮扶机制,1名技术员定点服务10户烟农,从育苗到烘烤全程跟踪,确保烟叶质量。
绿色发展助振兴
站在香树村的高处俯瞰,连片的烟田宛如绿色的地毯铺展在山间,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水田镇负责人桂世芬表示:“我们不仅要让荒山变宝山,更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威信县试点推广“烟菜轮作”生态种植模式,上半年种烟,下半年种菜,在部分区域探索试种花菜、大豆,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改善了土壤环境。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逐渐回来了,老人孩子有人照顾,连麻将馆都关门了。”香树村党总支副书记老刘笑着说。产业兴旺带来的连锁效应正在显现:村里改善了文化广场,组建了文艺队,乡风文明建设也迈上新台阶。
放眼未来,威信县已绘制出新的发展蓝图,计划三年内打造2000亩荒山成优质烟叶基地,打造“智慧烟田”示范区,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同时,将烟叶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索“烟区变景区”的融合发展新模式,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水田镇香树村的嬗变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从撂荒地到聚宝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业,烟草产业正在这片热土上谱写着一曲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动人乐章。
作者:马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