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过后,夏意渐浓。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碑格乡连乡公路旁村民王礼全的烤烟种植地里,产业工人正忙碌着揭去地膜。
今年48岁的王礼全是碑格乡碑格村委会他冲村的一名烟农,是当地首个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农忙时节,王礼全与妻子分工明确:他带着工人们打理烟地,妻子负责操持家务。
产业工人揭去地膜。耿晓宇 摄
这片地块是王礼全今年流转的,肥力较好,入夏后气温渐升,烟地管理进入关键期,王礼全计划赶在月底前给烤烟揭膜,在6月内把玉米地翻犁好,为栽种做好准备。“今年我家流转了50亩地,主要栽烤烟、玉米、菊花、蔬菜和藠头。明年,收获的玉米地拿来种烤烟,病虫害能减轻不少。”王礼全说。
碑格乡地处开远市东部,海拔较高,秋后气温较低。长期以来,王礼全和当地农户在大春作物收获后,会选择把地撂荒,转而去附近的乡镇打零工增加收入。
近年来,开远市烟草专卖局探索以“烤烟+”家庭农场作为种植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通过组织化经营管理,实现农业种植生产多元化、规模化。2024年,在当地烟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王礼全开始尝试经营家庭农场。
王礼全在菊花地除草。耿晓宇 摄
起初,王礼全担心忙不过来,不愿意通过大面积流转土地进行耕作。烟站的技术员听闻后,主动联系王礼全,指导王礼全通过“土地流转+专业化服务”的方式发展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
“通过流转土地增大种植面积,生产过程由产业工人进行管理,在获益的同时,能够减轻经营主体自身压力。”开远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介绍,规模化经营能够为当地产业工人在藠头、苦荞加工之余增加短期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业增收。
2024年,凭借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模式,王礼全的家庭收入增加到了30万元左右。今年,尝到甜头的王礼全干劲十足,他按照年初制定的种植计划,在不同地块上依次种植藠头、烤烟、菊花。
“现在的目标就是把农场经营好,等到年底,我打算再买一台拖拉机,为以后扩大种植规模做准备。”谈起对未来的规划,王礼全信心十足。
作者:耿晓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