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三亿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历史峰值。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调研显示,在诸多敬老院的管理中,曾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不良现状……本文撰写的优秀退伍军人李加廷对敬老院之智慧管理和为老助老精诚服务的点滴做法,有望对经营敬老院的诸君有所启迪;也望给退了休想回到家乡养老的老人们分享一些有益体验。
2025年端午节,安徽省太和县清浅镇党委书记王亚北镇长孙良凯等到李加廷管理的镇敬老院慰问老人。
荣获中央军委颁发“首都卫士”荣誉奖章的解放军某部原战士李加廷。
“我不回去了,就住在这儿养老啦!”退休多年、年逾八旬的老张恳切地告诉家人说,他不回省城养老院了,就在这镇里的养老院住,家乡的饭菜合口味,熟人朋友多,费用还比省城养老院节省一大半,自己过得很舒心,“特别是李院长,他对我们老人很关心,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与观察,老张家人感到这个远在皖北的乡镇养老院,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不仅费用比省城养老院经济实惠一多半,最主要的,是这个养老院的院长李加廷是一位有情怀、有担当、有智慧和大爱之心的共产党员、优秀退伍军人,老人交给他管理,放心!
清浅镇党委书记王亚北(前排右一)、镇长孙良凯(后排左一)到敬老院关怀老人,陪老人们一起过端午节。
不负重托,接管“空壳”敬老院
提起李加廷,那可是家乡远近闻名的好小伙儿,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有志不在年高。18岁那年,李加廷应征入伍,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执行重大、应急任务,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首都卫士奖章、纪念册等;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太和县清浅镇后,他先后担任了民兵营长、行政村书记、乡镇敬老院院长,因工作出色,获评了市、县“优秀退役军人”光荣称号,又在县民政局对他管理的敬老院工作评比中,多次获评第一名……
退伍不褪色。从部队退伍回乡的李加廷,在清浅行政村委会担任民兵营长时,干起工作像只小老虎,训练民兵、站岗巡夜,不改军人作风,一丝不苟;担任村支部书记时,他事事走群众路线,处处平易近人,对工作拿得起、放得下,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事务。群众满意,领导夸奖,深受干群们的爱戴,多次获评先进奖励。
李加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要做个合格党员”。也因此,他在领导和群众中的威信很高。
李加廷(右一)利用工作餐时间向前来敬老院检查工作的太和县民政局局长李英明(中)、时任清浅镇党委书记蓸文婷(左)汇报敬老院的工作。
2016年9月,清浅镇党委出于对李加廷的信任,任命他当全县唯一一个空壳敬老院——清浅镇敬老院院长,负责该院的维修、完善及管理工作。
李加廷深知重任在肩,丝毫不敢马虎。他加紧学习敬老院建设管理的文件和若干规定,向党委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维修建设方案,以及对五保老人队伍建立和如何智慧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扎扎实实迈开了他敬老院生活的第一步。
以院为家,彰显军人风采
万事开头难。当时的清浅镇敬老院不仅是全县唯一的空壳敬老院,而且,院里面脏、乱、差,一片狼藉。李加廷没有畏缩和害怕,亲自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整理维修房间,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忙碌着、苦干着。他一边干,一边着手诚邀五保老人来院里入住。心诚则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然请来了15位五保老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做饭,李家廷就主动下厨亲自操刀,并和五保老人同吃同住,真正践行了他以院为家的承诺,更体现了他不怕苦、不怕累、雷厉风行的军人好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本色。
事实上,在他来敬老院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向镇民政办主任表态说:“我是退伍军人,是一名共产党员,眼下任务十分艰巨,我定要以院为家,让五保老人时时满意、事事满意”。
清浅镇退休老领导孙光明(左三)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
天道酬勤。在李加廷的坚韧努力下,清浅镇敬老院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三次装修总投资116万元,占地总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2平方米,配有空调等生活设施的可居住房屋20间,且地面全部硬化,生活及外部环境很舒适,入院五保老人也迅速达到了19位,年龄在65到87岁之间,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管理,使这个曾经脏、乱、差的空壳敬老院,变得焕然一新。
智慧管理,住进来留得住
“五保老人大多性格孤独、冷淡、脾气暴躁、易发怒,管理好他们可真难啊!”李加廷追忆说。
面对上述情况,在绿色军营锤炼过的李加廷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根据19位老人的喜好不同,进行了分组住宿、分组就餐、分组娱乐,让他们自己推选出各组的组长,平时分别找4个组的组长交流谈心,教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团结好各组成员和其他组的成员,并分别投其所好,让他们人人有乐趣,个个会娱乐。如,会打牌的在一起打牌,会插方的两个人一起插方,喜欢看电视的就为他们播放电视连续剧,喜欢听讲故事的就各选段子进行演唱……不拘一格,乐在其中。
清浅镇卫生院到敬老院开展为老人义务巡诊的主题党员日活动。
“但是,老人们的火爆脾气、斤斤计较的性格仍不能完全改掉,时而仍有个别老人吵嘴、骂人现象发生。”怎么办呢?李加廷说,遇到这些情况,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劝说他们,安慰他们,叔、伯、大爷的亲切地称呼着他们,哄孩子般地劝慰着他们,还变着花样地改善生活,带着他们上街遛达、去野外散步、更换新衣服等各种身心愉悦的活动,就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亲人一般陪伴着他们、关心着他们、慰藉着他们,使原来十分孤独的老人倍感亲人般的温暖与家的安全和享乐。
上善若水,诚德暖心。李加廷院长以心换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挚关怀,得到了老人们的尊重和爱戴。“老人们现在都很守院规、服从领导,既留住了他们的人,更留住了他们的心。”言至此,李加廷欣慰地笑了。
精心照顾,续写人生新华章
在清浅镇敬老院入住的19位五保老人中,健康者只有3位,有6位是亚健康。其中有10位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
“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靠、老有所乐、以院为家,在保障他们吃好、玩好的基础上,还要让他们健康、快乐、不生病?这是我们工作人员管理的新课题,也是难课题。”李加廷说,为此,他费尽了心思。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加廷多次荣获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以及乡镇颁发的优秀退役军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首先,他要求几位工作人员要热情服务,精心照顾好老人,坚决不能让一位老人因不满意而离开,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其次,实行工作分包制。每位工作人员负责两位五保老人,李加廷自己则负责四位;第三,工作形成制度化。每天,工作人员必须要亲自了解自己负责的老人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服药情况、心情如何等,有无什么特殊的变化情况?要做到一天一询问,每天一记录,有事及时汇报。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每天晚饭后,李加廷总是一一走访,细心检查、询问一遍,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院长如此,工作人员不敢懈怠,更是如此了。
安微省中医学院和清浅镇人民医院于近期联合来清浅镇敬老院,给老人讲授中医养生知识,义务体检身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平凡之中孕育伟大。优秀退役军人李加廷为了清浅镇敬老院工作的精心开展和对多位五保老人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辛勤付出,不是一句话、一张纸所能书写得完。每逢有人夸赞他对老人们好、管理工作做得细致时,李加廷总是谦逊地表示:“为老人竭诚做好服务,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数年来,他兢兢业业、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尊老敬老、仁厚有加的优良品德,智慧、诚恳的管理模式,对待老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挚关爱,赢得了当地干群的交口赞誉,续写了他从首都卫士到受老人尊戴的敬老院院长、退伍不褪色之璀璨人生新华章。
人物小档案:李加廷,男,1969年6月出生。1987年12月应征入伍,1989年10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2月退伍。1992年2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担任家乡安徽省太和县清浅行政村民兵营长、支部书记。2016年9月任清浅镇敬老院院长。曾先后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首都卫士、所在市、县颁发的优秀退役军人等奖章、荣誉证书。在县民政局敬老院工作评比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注:本文作者梓涵系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北京市委老龄委主任、民盟中央十三大代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爱青年工程”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高级记者。)
作者:梓涵/文 加廷/供图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