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畜牧·饲料饲草 详情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见成效

  • 编辑:赵炜
  • 作者:赵炜
  • 2025-07-14 08:48:30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见成效 

 

7月12日,在2025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举办期间,与会人员先后赴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工程试验室(鄂温克试验站),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哈达图、特泥河和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科技示范点进行考察。

在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工程试验室牧草资源圃、草产品加工库、智能农机库和高效养殖区,与会人员详细了解了牧草新品种培育与高效建植技术研发、天然草地恢复展示、呼伦贝尔红头羊无损表型监测、全生命周期日粮研发等内容。

呼伦贝尔羊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方特色品种,具有对粗放和恶劣环境条件抗逆性强、羔羊成活率高、抓膘速度快等特点。传统上,放牧规模过大导致天然草原退化、产草量下降,带来生态脆弱及养殖成本上升畜牧业受损等问题。

呼伦贝尔羊育种场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哈达图农牧场公司是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近年来,针对草畜矛盾,该农牧场在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持下,开展星空地一体化草畜资源精准监测、天然草地改良、肉羊二年三产高效繁育等系列工作,推动草畜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呼伦贝尔羊原本一年一羔,经技术改良后提高了繁殖效率。在现有自然和政策条件下,天然放牧时间仅4~5个月,通过人工种草,开发青贮、黄贮、烘干草等多元化的草产品,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该农牧场第七连(队)职工介绍。

正值饲草收割季,在特泥河农牧场公司第十一连(队),与会者考察了人工饲草收获与加工全过程。该农牧场拥有天然草原130万亩,采取养分回补、原状覆播、鼠害防治等方式,对辖区内天然草原进行综合治理,草原植被盖度达80%以上,牧草产量每亩提高25~30公斤。同时,公司每年种植2万亩左右的人工饲草,转变养殖业对天然草原的过度依赖。据介绍,人工饲草亩产量约天然草产量的5倍以上、营养价值达3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当地草原的载畜压力。

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通过刈割利用下退化草原快速修复、生态位互补的优质牧草补播、优质牧草蘖芽岛调控、根际促生菌调控等技术,实现改良后天然草场牧草平均产量提高1.2倍,优质牧草比例由26%提高到63%,截至2024年,相关技术已在呼伦贝尔推广超138万亩。

饲草收割现场

目前,以小面积人工草原建设撬动大面积天然草原恢复的“以小保大”生态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已逐步成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平表示,通过深度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大量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实现了职工增收、企业增效、草原增绿三大目标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下一步,呼伦贝尔农垦将持续夯实草原保护和草业发展这个重要基础,持续强化科技合作与创新引领、不断加强草原保护与综合治理、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形成草原生态与草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赵炜李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