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巴山深处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新华村,一股股清澈甘甜的“幸福泉”从大山中涌出,滋润了每一位村民的心田。这股泉水背后,是四川省宜宾市结对帮扶南江县工作队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的民生答卷,更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帮扶佳话。
走近群众,倾听民声
2023年7月,宜宾市结对帮扶南江县工作队踏上了这片热土。他们放下背包,卷起裤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与村民们促膝长谈。在这里,他们听到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喝水难。”
新华村、百坪村、莲花石村……这些偏远山村的村民,过去只能依靠山泉水或井水维持生活。水源不稳定、水质差,尤其是干旱季节,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为了取水,村民们不得不翻山越岭,甚至冒着滑倒摔伤的风险挑水回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拉着工作队员的手哽咽道:“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面对这样的现实,工作队深知责任重大。他们迅速行动起来,请来了水利专家、地质工程师,跑遍了村子的每一处水源,仔细勘察地形地貌、水源分布和水质状况。经过反复讨论,一份科学可行的饮水池建设和管道安装方案应运而生。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工作队多方协调,争取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为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保障施工质量
施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复杂的地形、多变的天气,再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每一个难题都考验着工作队的决心和毅力。但队员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与施工人员并肩作战,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
修建饮水池时,工作队严格挑选材料,从基础开挖到防水处理,每一步都力求做到最好。为了让饮水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们特意在周围设置了防护栏和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和维护。铺设管道时,工作队根据村庄地形和村民居住分布,科学规划管道走向,采用先进技术减少漏水和水头损失。同时,他们还特别注意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施工对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做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两不误。
一天天过去,工地上挥汗如雨的身影成为乡村最美的风景线。当地村民也被深深感动,纷纷主动加入到施工队伍中来。“看到工作队这么辛苦,我们心里暖乎乎的,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一位参与施工的村民说道。
工作队员查看水源情况。
幸福泉涌,点亮村民新生活
几个月后,当清澈甘甜的自来水终于流进村民家中时,整个村庄沸腾了!拧开水龙头的那一刻,村民们激动得手舞足蹈。高塔镇新华村的张大爷一边用手捧着水喝,一边感慨道:“以前挑水要走好几里路,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现在好了,自来水直接通到家里,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水用,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感谢宜宾工作队,你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饮水问题的解决,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有了充足的水源,村民们开始发展特色农业,种起了有机蔬菜、水果,收入越来越高。村里条件好了,游客也多了起来,乡村旅游红红火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一位年轻的返乡创业者兴奋地说:“以前因为缺水,很多好的想法都实现不了。现在有了自来水,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再搞个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我们的美丽乡村。”
工作队员察看水池建设情况。
持续发力:共绘乡村振兴画卷
饮水池建设只是宜宾市结对帮扶南江县工作队的一个缩影。工作队队长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围绕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帮扶项目,助力南江县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在教育方面,工作队将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在医疗方面,他们计划组织义诊活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们将通过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帮助更多年轻人就业创业。此外,工作队还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模式。
宜宾市结对帮扶南江县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民办实事”。他们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更为南江县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王勇 袁华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