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热浪翻涌。被誉为“寒地香米之乡”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处处生机盎然,各个乡镇、各个村屯里的一块块小菜园,蔬菜肥美,果蔬飘香。
在过去,这些小菜园所产蔬菜主要用于家家户户自给自足。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推进,作为绥化市唯一市辖区,北林区各个乡镇的农村人口纷纷进城,或外出务工,大量小菜园被闲置,。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发展“庭院经济”,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何盘活利用这些闲置的小菜园,让这些“静资源”转化为“动资产”?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走出了一条新路径。
“我们充分挖掘自身区位优势、民族特色,大力推动‘我在北林有亩黑土地’小菜园开发利用工作,有力推动闲置土地‘微利用’、群众菜园‘微生态’、人居环境‘微美化’、集体经济‘微创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北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亚静说。
“庭院经济+直播电商”描绘共富图
“今天带大家看看我家的小园柿子,酸甜可口、肉厚汁多,纯绿色食品健康又好吃。茄子、豆角也应有尽有,想吃的赶快下单吧!”在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永安村,一口夹杂着广东潮汕话的外地“儿媳妇”周周与婆婆李洪伟热情洋溢地直播着“菜园”里成熟的果蔬,手机屏幕里订单纷至沓来,翠绿的菜园和红火的销售,映照出“庭院经济+直播电商”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两年前,我跟随丈夫回到他的老家,品尝到这里的香米和蔬菜后,发现味道确实非常不错。想到我老家潮汕有不少人喜欢东北的特色物产,于是萌生了利用电商发展小菜园的想法。”周周一边打包快递一边介绍道。
盛夏时节,打包室内,周周与工人将一箱箱精心包装的北林区农特产品整齐码放,宛如一座座“小山”,永安香瓜、西红柿、豆角、茄子是包裹里的“真金实货”。
“直播间里回头客有很多,大家都非常认可这些蔬菜和香米,一传十、十传百,订单量也在不断上升。”周周说。
成排的茄子、辣椒、豆角、黄瓜绿油油惹人喜爱,与不远处的反季节蔬菜大棚遥相呼应,与周周一同发起小菜园“经济”的村民张雷介绍说,前后院加一共1亩多地,屋后的废弃地上建立了4栋蔬菜大棚。同时,村里的20余农户一同为其供应“菜园”里的蔬菜,为了让一些特殊瓜菜提前上市还扩建了6栋棚室,并且与太平川镇的一家米企达成了长期供应“北林香米”的约定,实现“菜+饭”共同组合。
“直播间每天的订单量稳定在几百单,最高峰时仅香瓜一个单品就售出了700多单。我们还从周边农户手中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符合标准的小园果蔬,这样一来不仅保障了货源,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增收。”张雷说。
提起直播电商带来的变化,为其“供货”的本村村民李洪峰难掩激动之情,“以前种菜园,吃不完的只能拿到集市上卖几个零花钱。现在可不一样了,不出家门就能卖,而且售价比市场高很多,菜园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除此之外,每到采摘旺季,附近的农户都会来周周家打零工,有的负责采摘、有的负责打包装货,用工多时一天几十人。
“能够在家门口增加一份收入,一个月下来也能添补不少家用,我很满意。”村民蒋宝玲开心地说。
“希望今后能够持续将‘庭院经济+直播电商’这一模式复制下去,带动更多农民、更多村屯、更多菜园参与进来,共同助力家乡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品尝到我们家乡的丰富物产。”谈及未来规划,张雷满怀激情地表示。
“庭院经济+直播电商”只是永安满族镇的一个缩影,今年这个镇通过技术支持,镇村扶持,基层配套等灵活手段,打造了正黄四村“精品小菜园区”,共整理小菜园50处,年户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
“旅游+定制”小菜园“钱景”更好
仲夏时节,微风拂过,稻香扑鼻,惬意的田间栈道,憨态可掬的卡通动画木偶,小桥流水,稻浪翻滚,演绎着滨北正大农业集团“稻田公园”的别致之美。
正大农业“稻田公园”是几年前该集团在双河镇西南村投资打造的农业体验观光AAA级景区,以研学、稻田游玩观光、民俗、民宿、东北特色美食为主的“稻田”文化公园,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左右。
“稻田公园建了以后,我们为其提供用工的同时,还提供小菜园的特色果蔬,村民不仅在景区务工赚钱,小菜园还能增收一部分。”西南村党总支书记刘立威说。
香喷喷的农家铁锅炖,时令蔬菜沙拉,香气四溢,而这些美味的背后是地产“小菜园”的特殊馈赠。
“除了公园自产棚室蔬菜,我们还在西南村定制了10多种本土本味的果蔬,外地游客既能品尝到绿色健康的东西,还能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正大农业集团负责人任秀波说。
走进双河镇西南村,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曾经闲置的庭院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备受关注”的生态小菜园,“旅游+庭院”让游客感受着农村采摘乐趣。
“大家在城里生活节奏比较快,周末来到这里既可以游玩还可以来田园采摘一下,放松心情,也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吃一些新小园果蔬,特别好。”游客刘杨手里拿着红彤彤的西红柿说。
今年,该村深度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稻田公园”AAA级旅游景点为“背书”,西南村先后整合出94个闲置小菜园,并精心规划推出“寻味西南 梦归田园”小菜园定制活动。
“我们提供自营、半托管和全托管三种灵活模式,在这里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种植方式。”刘立威说。
如今,西南村小菜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带动村民劳务收入3.9万元。
近年来,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积极探索“小菜园+文旅”“小菜园+乡村休闲旅游”“小菜园+康养”“小菜园+电商”等融合发展路径,融入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开发创意体验活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定制农产品附加值,全区整合了2019个“小菜园”,已成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振兴的“驱动器”。
作者:蒋宝栋 刘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