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镇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夏日的城川,广袤的田野上涌动着层层叠叠的红绿浪潮。2.8万亩辣椒田迎来盛产期,枝头缀满的果实如同跳动的火焰,映照着农牧民洋溢的笑脸。这座位于北纬37°黄金种植带的红色小镇,正以小小的辣椒为支点,撬动起富民强镇的“大产业”,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科技赋能小辣椒的“华丽转身”
育苗时,在全镇74个现代化育苗大棚里,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节着棚内温湿度,8000万株辣椒苗舒展着嫩绿的叶片。而国家级“辣椒科技小院”的落户,更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小院引入无土栽培、水培等前沿技术。
“今年培育的娇艳10号、博辣5号等46个新品种,抗病虫害能力提升30%,大棚亩产预计突破8000斤。”科级小院工作人员郝凯说道,小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让城川辣椒从传统种植迈向科技引领的新高度。除此之外,小院还试验探索7种新型种植模式,免费向农户推广抗病节水的优质种苗。种植大户王大刚算了一笔账:“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每亩节水40%,产值提升15%,今年25亩辣椒预计收入超几十万元。”
市场枢纽辣椒流通的“黄金通道”
近日,走进鸿成农产品交易市场,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椒香。交易区内,红艳艳的辣椒堆积如山,工人们熟练地分拣、打包、装车,一辆辆满载辣椒的冷链车整装待发。“这里每天交易量达30万斤,产品覆盖全国21个省市,最远销往广东、福建等地。”市场负责人介绍,作为29个嘎查村集体经济联合体,市场年保底分红超58万元,带动就业超200人。
市场配套的7.6万立方米保鲜库群,成为辣椒流通的“稳定器”。通过预冷、分级、包装等标准化处理,辣椒保鲜期延长至30天,错峰销售使价格提升20%。广东客商林先生说:“城川辣椒填补了南方市场空白,我们今年已采购50吨,通过冷链直供广州商超,每斤价格比本地高0.5元。”
全链延伸产业升级的“硬核支撑”
在城辉农畜产品包装箱厂,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每天生产1万个环保泡沫箱。“这些箱子抗压防潮,能承受50公斤重量,且采用可降解材料,符合各项标准。”厂长康海飞介绍说,作为6个嘎查村“飞地抱团”项目,工厂年产能200万个,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辐射陕西白泥井等周边市场。
产业链的延伸远不止于此。全镇2处果蔬烘干厂、酱菜生产厂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干辣椒、辣椒酱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而现已经建成的城川镇电商直播中心里,主播们即将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将城川辣椒推向全国,预计线上销售额年增长超50%。“我们的辣椒通过‘城川城礼’区域公用品牌,计划入驻各大商超,品牌溢价达30%。”副镇长贾志伟说。
富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在麻黄套村村民刘树生的30亩大棚里,螺丝椒挂满枝头。“今年行情好,每斤收购价1.5元左右,亩收入超1.5万元。”他笑着说,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订单模式,不仅不愁销路,还能享受全程技术指导。像他这样的种植户,全镇有2000余户,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产业的繁荣还催生了“家门口就业”热潮。辣椒采摘季,13个收购点、辣椒种植户日均用工500人,日工资达200元;包装箱厂、烘干厂、酱菜厂等企业提供固定岗位300个,让农牧民实现“务农、务工”两不误。“我在包装箱厂上班,每月工资4000元,还能照顾家里。”城川嘎查牧民小李说。
品牌引领走向全国的“红色名片”
“城川诚礼”区域公用品牌是城川镇持续深耕的品牌。连续举办的“辣椒文化节”,吸引全国客商云集,签约金额超亿元。“小辣椒撬动大产业,城川镇正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富农新实践。”副镇长贾志伟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合作,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推动辣椒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迈进,让这抹“火红”成为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
站在城川镇的田野上,目之所及是蓬勃生长的辣椒,耳之所闻是机器轰鸣的欢唱,鼻之所嗅是椒香四溢的芬芳。这座红色小镇,正以辣椒为笔,在北纬37°黄金种植带上,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随着辣椒产业的持续升级,城川镇的明天必将如辣椒般红火,农牧民的日子必将如椒香般绵长。
作者:沈千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