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查汗采开乡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之困。将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深化乡村治理的抓手,建立“一引双约三制四融”工作机制,为农村群众提供集礼堂、讲堂、文体、宴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用制度“倡导精简办酒,拒绝炫富摆阔”,广泛围绕移风易俗、家庭文明、崇尚节约、科学科普等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构建了文明和谐乡村治理新格局,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党建引领“定盘星” 汇光成炬照征程
村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阿尔莫墩村坚持党建引领文明新风,在文明培育中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为民思路,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村党组织引领下,广泛征求民意,动员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红白理事会多方力量“出点子”共商共议,持续拓展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建立占地约600平方米的“新风礼堂”,形成集村民教育、文化活动、服务群众于一体的移风易俗主阵地。
过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及长效管护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财政投入。如今,建设“新风礼堂”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通过村集体经济投入、乡镇帮扶、村民捐赠、活动承办收入等多措并举,逐步配齐活动所需的桌椅、餐具、音响、LED电子显示屏等设备设施,由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新风礼堂管理员日常维护管理。同步配备了化妆间、换衣间和中式礼服,免费供村民使用,有效提升了服务的吸引力。
“新风礼堂”整体设计在喜庆的氛围中融入了中华传统元素和文明公益宣传。礼堂内设置的文明新风签名墙,由村“两委”、农牧民党员示范带头在此承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主动践行文明风尚”,让文明培育仪式感与责任感相辅相成。
同时,“新风礼堂”照片墙展示区,更成为开展村民群众宣传教育、丰富涵养精神高地的有效载体。展示内容既有村民“金婚家庭”“零彩礼家庭”事迹,又有优秀家书家训,还有族际通婚的村民全家福。使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熏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阿尔莫墩村4组村民丁凯说:“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礼堂’我看到,以前的‘老一辈’没有现在优渥的生活条件,当时的彩礼往往就是一辆自行车、一床喜被、一部收音机,但他们相濡以沫、相互关爱,一牵手就是半个世纪。金婚之所以被称作‘金’,在他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最好的解答,和爱情最好的模样。”
“双约”并行“协同翼” 公序良俗齐遵守
阿尔莫墩村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建立村规民约明底线,建立红白专约优服务。以“双约”为抓手,形成弱化分歧、汇聚人心、凝聚力量,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序良俗”,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改善乡村治理,为文明培育提供了依据遵循。
阿尔莫墩村通过“庭院夜话”“线上问卷”等措施,广泛征求255户村民意见,梳理出彩礼限额、宴席标准、礼金标准3大类核心诉求。认真梳理,将彩礼限额、宴席规模、礼金标准、事前报备等写入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获得大家一致认可,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同时,为便于服务群众,阿尔莫墩村成立了村民红白理事会,细化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明确红白喜事宴席规模、流程、规范等12项指标,形成事前备案“清单化”、事中监管“透明化”、事后评议“制度化”的闭环,为村民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事前备案“清单化”,对于将举办红白喜事的村民,通过提交《红白喜事抵制大操大办 践行移风易俗承诺书》,提前报备举办地点、规模、人数等相关信息,村民红白理事会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反馈操办意见。
事中监管“透明化”是村民红白理事会通过分组包联,以“三查三看”(查场所布置看是否超标、查宴席菜单看是否浪费、查礼金往来看是否违规)的形式加强现场服务管理,同时全村接受村民宾客监督。
事后评议“制度化”则是通过建立“3+2”评议体系(3名村民红白理事会成员+2名喜宴宾客代表),从文明新风、文化传承、群众满意度等5个维度进行打分。结果同步与“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挂钩,对违规的村民启动“三色预警”(黄榜提醒、橙榜约谈、红榜曝光),确保“双约”落实执行到位。
阿尔莫墩村党总支书记傲云毕力克说:“3组村民艾沙江·艾山去年嫁女儿,他主动将彩礼控制在村规民约标准内,通过村民红白理事会的帮助,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礼堂’简办婚礼,既减轻了负担,又获得了文明积分奖励,年底还被评为了村‘文明家庭’,成为村民们学习的榜样。”
“三制”构建“坐标系” 求解最大公约数
干部唱“独角戏”,群众在一旁“看戏”是基层治理面临的棘手问题。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治理“积分制”结果运用相挂钩,与“星级文明户”创评、“文明家庭”评比、人居环境动态监督等相结合,与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相促进,不断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求解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
在文明积分制运用中,阿尔莫墩村建立“8+X”积分体系,将践行文明新风、抵制高额彩礼、简办红白喜事等纳入文明积分管理。认真落实的家庭可获得7分奖励,积分可用于生活用品、小家电等奖励兑换,通过看得见的实惠激励德行善举,持续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动态监督制由村人大代表、“四老”组成的村民监督小组,结合“文明新风进万家 六大习惯贵养成”专项文明行动,通过“文明随手拍”微信群内曝光、“绿水青山靠大家”建言献策、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等形式,以常态化民主监督促进基层善治,让文明成为村民自发的生活习惯,让习惯处处符合文明标准。
服务保障制是由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厨艺好、热心公益的党员和群众志愿者组成“金铲铲志愿服务队”。办理红白喜事的村民提前准备好食材,“金铲铲”志愿服务队利用“新风礼堂”厨房内的洗菜池、切配台、灶具等,免费为村民提供宴席烹饪加工服务,推出了九碗三行子、椒麻鸡、椒蒿鱼、羊肉粉汤等焉耆特色美食。既拉近村民邻里情感,又有效为群众减轻负担。
阿尔莫墩村2组村民巴拉提·乃孜尔为儿子办婚礼,选择在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礼堂”和“金铲铲”志愿服务队。办完后他感谢地说:“以前怕没面子,硬要摆30桌,现在村里统一标准,志愿服务队帮忙做饭,既省钱又省心,亲戚们都夸环境好、有特色,花费省了近1万元。”
说着,拉提·乃孜尔算了一笔“经济账”。原先跑到县城大酒店办婚宴,租赁装扮场地、车辆等费用一套下来就要3000元,现在通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礼堂”办婚宴,场地费没有了;原先酒店宴席每桌就要花费800到1200元,现在有“金铲铲”志愿服务队帮忙加工,原先请一桌的钱可以做三桌,真正做到了“减负担、不减温情”。
“四融”绘就“春风扇” 文明新风拂面来
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礼堂”集礼堂、讲堂、文体、宴席等村级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通过仪式融合倡简约、示范融合带全局、活动融合传文明、传统融合促创新,打造了深入推动文化浸润、普及社会科学、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平台,实现一举多得,多方共赢。
“6月19日,在咱村‘新风礼堂’为3对新人举办了简约温馨的集体婚礼。婚礼保留了敬茶等中华传统文化,由道德模范证婚并向新人赠送查汗采开乡特产‘山花蜜’,祝福他们生活甜甜蜜蜜。村民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成为文明新风的生动实践。”面对台下120余位村民,阿尔莫墩村党总支书记傲云毕力克在“道德讲堂”深有感触地说。
在村民集体婚礼中,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夫妻和睦、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等家风教育融入村民婚礼仪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传播“重德行 轻排场”的价值观。
移风易俗,关键是发挥党员作用。阿尔莫墩村97名党员,全部带头承诺践诺移风易俗,组建起8支“山花”党员宣讲小分队包户联片,开展文明实践。通过国旗下的宣讲、入户走访宣传、结对帮扶、示范引领,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到移风易俗中来。
同时,为充分释放“新风礼堂”效能,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文明实践+”,每月举办相亲交友、群众村晚、家风故事会、文明集市等主题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故事分享、家训展示等形式,实现活动融合传文明。
在传统融合促创新中,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新风礼堂工作为素材,创作、排练移风易俗快板《快板声声传新风 移风易俗记心中》、小品《老马家的喜事》等群众文艺节目18个。举办移风易俗优秀案例分享会和文艺创作展演比赛,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明新风送入千家万户。
通过构建“一引双约三制四融”机制,焉耆县查汗采开乡阿尔莫墩村持续激活了文明培育“动力源”,不断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现象大幅减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村民们普遍反映,负担轻了,风气好了,邻里更和睦了,乡村更文明有序了,形成了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良好局面。
作者:姬智明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