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8%-15%的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专利权、备受市场欢迎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舜花14号生产经营权,先后成功转让。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党支部所在团队,近年来多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成果转化落地,为花生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增加了经济社会效益。
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现有国家和山东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各1人、泰山学者系列人才5人。在党建引领下,党支部所在团队紧紧围绕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需求和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开展研究,获得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奖励成果。其中,“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分别于2018年、2019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团队已成为在国内外花生界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创新集体,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称号,2019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青春担当好团队”称号。
打造党建品牌,增强支部凝聚力
按照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统一部署,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将“精致化”理念落实到党建品牌创建上。党支部科学设计并带领全体党员倾力打造“春华秋实”党建品牌,锻造支部灵魂。“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寓意耕耘与收获的自然法则,春播科研之花、秋收智慧之果;展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实践的全过程创新,正如自然界中春种秋收的循环,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持续努力与最终成果的丰硕。
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12385”治院方略,精心组织一系列高质量党建与支部品牌宣传活动,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全体党员的向心力。在活动中,班子成员提前谋划、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带领党员们高质量完成预定任务,赢得了高度信任和称赞。班子成员定期参加党务工作培训、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发挥了“头雁”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支部战斗力
注重从团队业务骨干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5名、党员发展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均为硕士、博士及高级职称专家。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鼓励党员投身业务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在科研创新工作中,勇挑重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农业技术难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扶贫帮困等工作,展现了新时代党员的良好形象。
带头钻研业务,增强支部竞争力
按照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有组织科研年”相关要求,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理念,推动党建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在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工作中,设立党员攻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在科技服务工作中,党支部扎根田间地头,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成功打造了莒南花生科技高地;探索花生产业链高质化发展模式,创建了费县“四联四动”花生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模式,累计示范推广花生提质增效技术62万亩,增收花生2697万公斤;积极探索成果转化途径,实现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成果转化100万元,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舜花14号生产经营权转让金额40万元。
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自组建以来,创建的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3项、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1项、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装备3项、科技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适用技术2项、山东省主推技术7项,为我国花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王建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