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特色产业助振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高质量发展探行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李道忠 孙晓燕
  • 2025-07-21 12:57:56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紫色的花海、醇厚的酒香和香甜的林果,已成为这座军垦城市最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可克达拉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薰衣草产业、白酒产业和林果业,通过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强农、产业富农的振兴之路。

文旅融合,薰衣草香飘全国

6月28日,在可克达拉市薰衣草文化产业园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这片占地2248亩的园区,如今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牡丹、芍药、百合、玫瑰,这些香料四师都种,但薰衣草面积是最大的。”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周波说。薰衣草作为天然、纯净、无污染的香料,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明显。

可克达拉薰衣草文化产业园扎根“中国薰衣草之乡”,构建起以薰衣草种植加工为根基、花海观光为特色、生产科研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在产业园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薰衣草花海,还能参与精油提取、香包制作等体验项目。

6月28日,游客在薰衣草文化产业园里拍照打卡。

在可克达拉市第六届薰衣草文化活动中,游客可以亲自下田收割薰衣草。这种互动体验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游客了解薰衣草种植,感受农户丰收的喜悦。

园区建立了完善的深加工体系,将薰衣草制成精油、护肤品、香包等多种产品,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从传统的干花、精油,到创新的护肤品、香薰、枕头等,品种丰富。

“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质量有保证。”伊帕尔汗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张春霞介绍。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薰衣草产业园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目前,园区与400余家旅游机构达成合作,旅游旺季日接待量可达6000余人次,日均销售额突破10万元。

全方位、多层次的薰衣草产业服务不仅提升了薰衣草的品质与产量,更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培育品牌,英雄本色创新升级

伊力特作为“新疆第一酒”,不仅承载着兵团精神,更以其独特的塞外酒香吸引了无数游客。

伊力特的历史传承源自1939年英雄的部队十三团奉命屯垦南泥湾。1941年,战士们开始用丰收的粮食酿酒御寒。到1955年冬天,驻扎在肖尔布拉克的垦荒战士们,利用简陋的设备酿出了草原上的第一锅美酒,自此开启了伊力特的酿酒传奇。“英雄本色”的品牌文化,正是源于这段军垦历史。

如今,伊力特公司仍然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了让游客将酿酒工艺流程看得更清楚,公司将机械化酿酒车间与手工酿酒车间分开,在保有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化生产。”生产设备部部长卢文龙说。

伊力特的酒窖窖池也申请了专利,其独有的‘长窄型老窖泥发酵窖池以5:1:2的比例进行建设,最大化扩大酒胚与窖池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窖池对酒胚的生香能力,让酒芳香浓郁,酒体饱满。”伊力特文旅公司讲解员西哈拉·堆山别克补充道,“目前伊力特公司每年可纳税5亿元至6亿元。”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品牌文化,伊力特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游客只需45元门票,就可以在酒文化馆自由勾调专属白酒,消费满200元还能抵扣门票费用。

“我们每天接待约100名游客,”伊力特文旅公司讲解员西哈拉·堆山别克介绍,“风筝节和旅拍项目尤其受欢迎,游客可以定制专属酒标。”

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客户制定的专属酒标。

在江苏省镇江援疆工作组的支持下,“万人游四师”活动也带动了可克达拉消费超5000万元。上万名江苏游客走进酒厂,体验酿酒工艺,大大提升了当地酒产业的知名度。“通过援疆平台,我们的产品在疆外销量显著增长。”销售公司副经理卢坤冉说。

伊力特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不断延长产业链,伊力特白酒及其旗下的伊珠葡萄酒都对当地团场职工增收、农业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

电商带动,林果产品优质优价

可克达拉市六十一团享有“中国美丽田园”“中国树上干杏之乡”“兵团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美誉,林果业是六十一团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六十一团依托7万余亩林果业种植基地,立足林果业发展优势,重点打造树上干杏、苹果、桃、西梅、杏李(恐龙蛋)等优质苗木高标准示范基地,在全团现有树上干杏面积2万余亩的基础上,借助资源优势,打造142亩树上干杏标准示范园。

“我原先有22亩地种植小麦,收入不是特别好,2011年改种果树,现在地里种三个品种,分别是杏子、桃子、李子,6月就能挂果,收入能提高不少。”七连职工刘杰说到。

除了鲜果销售,六连还积极发展采摘园经济,并结合线上直播销售,将鲜杏销往疆外。七连党支部书记王伟胜率先带头直播,“书记助农”账号在各大电商平台粉丝总和达到两万。

直播间对全团开放,想学习的职工都可以加入进来,从拍摄、剪辑到直播进行全流程培训。目前直播间销售一天平均可获利五六千元,为职工群众年增收10万余元。

六十一团积极探索“党建+林果业+旅游”发展模式,结合当地林果业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团场民宿、农家乐达到20余家。

树上干杏鼻祖“百年杏树王”坐落在四连居民点,两棵树均为伊犁野生杏,历经百年仍枝繁叶茂。杏树王树下的民宿从2020年开始营业,最大接待能力可达200人,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从薰衣草的紫色浪漫,到伊力特的醇厚酒香,再到树上干杏的甜美果实,可克达拉市的特色产业新画卷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通过农文旅融合、品牌培育和创新销售模式,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未来,可克达拉市将深化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四区”(向西开放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实习生 孙晓燕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